压力使记忆力下降
有压力就不高兴不高兴容易没头脑
中青年自我感到记忆力下降快,多数原因首先是压力。压力又会导致不良情绪、用脑过度,并影响睡眠,而这些也都是使记忆力下降的因素。
闵宝权大夫说,临床中每天都有因记忆力不好来看病的,多数与心理状态有关。尤其是中年人,“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单位里上不上下不下也很难受,有的人还管着一小摊儿事,还想上升,这就需要比较多的人际交往和资源,稍有不顺又会产生情绪问题,所有这些都将形成压力,导致心神不宁,注意力很难集中,记忆力就会下降。”
◎你觉察到心理负担吗?
有的不良情绪是本人能意识到的,而有些是潜伏在内心,始终过不去,但本人又没意识到或不承认的。闵大夫说,这些潜意识的情绪对人也会有影响。“因记忆力突然下降来就诊的人,我们一般会给做个脑电图或核磁,看看有没有脑炎的可能性。但实际上,他们中很多人跟医生聊天时才思敏捷,就是强调记忆力大不如前,我一问有没有过不高兴的事,心里大概就有数了。”闵大夫举例说,别人借了你的钱没还,如果你不是真的忘了,心里就会不舒服,只不过有些人碍于面子会说“不就100块钱吗,没什么大不了”,但潜意识还是忘不掉,那种不舒服也还存在。比如,单位里的人事调动未能如愿,或尽管是平级调动,但权力小了、管的人少了等等细节都会使人产生不良情绪。而愤怒、哀伤、恐惧、不安全感等情绪,也都会影响到记忆力。“我们或咨询师做心理疏导时,要把被忽略的情绪问题给病人点出来,让他们正确面对,而不是回避自己内心的这些不良情绪。如果病人能够配合,有勇气面对内心负面情绪及其原因,慢慢调整,通常会有一些好转。”
◎你会给自己减压吗?
如果没成真正病态,只是自我感觉记不住事,脑子不好使了,“我还是主张平和心态,良好睡眠,均衡饮食,适当锻炼,有正常的人际交流,用这样的生活方式来保护你的大脑功能。但第一句就很难做到,对吧?其实,把后几项做到,保持身体的健康,心理的正常状态,你的记忆力才能正常发挥,如果这些都做不到,还谈什么有好的记忆力。”闵大夫详解了以下几点,并推荐尝试“静坐观呼吸”的方法,自我调整情绪,舒缓内心。
1.好睡眠是硬道理
具体到中年人,首先是合理分配时间,别把自己搞得太疲惫,保持较好睡眠。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如果你缺一天觉,第二天可以补,如果连续缺两三天觉,你可能就会感觉到脑袋明显转不动,反应和记忆都下降。
2.正视自我也是能力
有些人你给他时间都睡不了觉,心里烦啊——现实中很多事情没有处理好,比如家庭矛盾、单位的事情,这又与自我定位和现实能力有关。我在外企讲压力管理时,常问他们每人都有的目标和他们的现实感在哪儿?如果你目标太高,超过你的能力,这个落差就会导致你不舒服,落差越大,越会造成内心的不良情绪。而怎么在内心期待和现实可行性之间制定好这个目标,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有的人不承认自己心太高,凭什么人家行我不行?这种人长此以往不仅会很疲惫,自尊心和自信心还可能会备受打击,肯定感到自己注意力和记忆力都不行了,反过来再自我解释说因为这些能力下降所以达不到原定目标。他不会承认自己能力与设定目标不匹配,也不愿承认自己被打败,但沉溺于负面情绪中很难受,身不由己。这种情况特别常见。
3.疏导不良情绪有方法
如果已经出现不良情绪,就需要做相应调整,一个是自我调整,比如冥想、散步、运动,或找个没人房间说出烦恼;还有一种是跟亲朋好友诉说;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就是一个人砸垫子或枕头。如果比较重,或自我调整的效果不理想,应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要想排除器质性疾病或寻求药物治疗就找大夫看病,心理科、神经科都可以。
我向很多人推荐过“静坐观呼吸”的放松法,每天静坐10-30分钟,通过形式上的静坐和观呼吸,目的是要做到静心,当内心处于相对宁静平和时,内在的喜悦就会油然而生。在安静的环境中效果最好,比如临睡前。但其实任何时候都可静坐,让内心和身体得到片刻的平静。具体方法是:开始时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尽可能多吸气,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尽可能把气都呼出去。10分钟后可以仅用鼻子呼和吸,平静吸气,平缓呼气。意念可集中在呼吸上,想象吸入的是新鲜空气,呼出的是浊气。边呼吸,边放松,脑子尽量什么都别想。刚开始可能脑子乱,有某种想法闯进来,让其自然来,再自然走掉即可。一切顺其自然,慢慢内心就可能会变得平静些,身体变得柔和些,头脑变得轻松些。每天坚持练习,何惧焦虑、心烦、强迫、失眠来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