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服务中心 > 财经观察 > >> 经不住互联网冲击的金融不具现代性

经不住互联网冲击的金融不具现代性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4-01-28 10:15:51

2014冬季达沃斯论坛在瑞士举行。中国工商银行行董事长姜建清在“2014年全球议程”讨论中表示,现代金融业来自互联网行业很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对我们这个行业不仅是挑战,也还有机遇。

 

  这一观点从姜建清口中说出,应当最合适不过了。因为,中国工商银行不仅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银行,也是效益最好的银行。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这几年,在经济普遍不景气、企业普遍经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包括工商银行在内的中国的银行,却仍然能够赚得钵满盆溢,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奇迹”。

 

  虽然说金融危机的爆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但是,也给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体和新兴经济体带来了深刻的反思。且这种反思,决不能再浮于表面,而必须深入到经济金融的核心部分。

 

  众所周知,现代金融理论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但是,真正被注入现代元素,是上世纪90年代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者之一的莫顿R.C.Merton对现代金融学给出的一种全新解释,亦即金融学研究如何在不确定条件下对稀缺资源进行跨时期分配。其核心,就是时间和不确定性以及两者作用的效果。

 

  显然,金融危机的爆发,说明金融在时间和不确定性的相互作用方面出现了问题,经济行为人在配置和利用资源时,没有将时间和不确定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良性互动,而是出现了较大偏差,最终导致问题的积累和风险的加剧,最终爆发危机。

 

  事实也是如此,如果被戴上“现代”帽子的金融业,不能将时间和不确定性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在最佳时间对资源进行最佳配置,而是使资源配置与时间节点完全分裂,自然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正面作用。

 

  华尔街曾经当称作现代金融的标杆,现代金融的许多理论、实务,也都出自华尔街,并用华尔街作为评判的标准。然而,恰恰是这个令全世界注目的地方,却成了此次金融危机的起爆点,并迅速将危机之火烧遍全球。

 

  虽然不能因此而否定华尔街的金融功能与作用,否定华尔街对全球金融作出的贡献。但是,反思也是必须的。特别是现代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到底应当如何摆布、如何处理,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

 

  必须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在金融危机没有全面爆发的这段时间里,已经开始出现金融凌驾于经济之上的现象了,似乎经济已成为了金融的附属品。殊不知,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的论述,并不是哪个信口开河说子网掩码,而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现代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可能要比传统金融更紧密、地位更平行一些。但是,也决没有达到金融可以凌驾于经济之上的地步。至少,目前还没有达到。

 

  可是,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抑或一些经济不发达体,都出现了明显过高估计金融作用的现象,过度依赖金融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在自身经济实力还远远不够的情况下,也模仿发达经济体玩起了虚拟经济的把式,无限扩大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会遭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再来看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冲击,其实,它与别的方面对金融业的冲击并没有特别的地方。所不同的是,它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可以运用的空间更大。金融业要想经受住互联网的冲击,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和创新,亦即主动适应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而不是被动地应对与处理。譬如网上支付,金融业实际已经与互联网企业联合了。只是金融企业的要价过高,消费者难以接受罢了。同时,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至今没有比较有效的手段和办法,也使得其对金融精兵冲击和影响更为激烈一些。

 

  中国在这方面,可能面临的压力更大一些。因为,中国的金融业,并不是一个成熟、规范、有序、高效的系统。相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金融企业,已经习惯于用非市场力量维持自身利益,阻挠其他所有制资本和企业的进入。在这样的情况下,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冲击和影响也就要大得多。

 

  同时要看到,由于非市场因素对金融业的管制过多,存贷款利差偏高,各种不规范行为引发的非利率开支过多等,也使得互联网对金融业的冲击更具空间与平台。譬如“余额宝”的推出,就能一下子让银行的存款利率翻几番,这样的结果,难道不是金融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吗?难道与互联网有多大关系吗?

 

  如果要问金融业为什么害怕互联网的冲击,原因很简单,就是金融业缺乏现代元素。尤其是中国的金融业,更难与现代金融挂钩。如果要想不因互联网的冲击而受伤严重,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改革,注入更多现代元素,让金融业成为真正的现代金融。其中,如何与经济互动,并摆正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

 

  全球经济正处于复苏状态,但复苏的效果尚不够明显。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何时退出,至今还是一个不确定因素。这就进一步迎合了现代金融的特征——时间和不确定性,毫无疑问,它将对全球经济的未来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处理好与经济的关系,不凌驾于经济之上,才有可能能够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与影响。

相关热词搜索: 经不住互联网冲击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