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聚焦企业 > >> 原料奶价格左右乳企生产成本

原料奶价格左右乳企生产成本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12-04 10:34:11
  在三元乳业率先公布“上调部分产品价格,加权平均涨价幅度为8%”的涨价通知单后,光明乳业也紧随其后表示:自12月1日开始,适当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加权平均上调幅度约为8%—9%。而完达山等品牌乳企也紧随其后向媒体证实,受困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的压力将不同程度地涨价。

  距离上一轮涨价还不到两个月,涨价潮再度来袭。对此,三元给出的解释是“原料奶收购价格同比增长幅度已经逼近50%, 企业 无法自我消化成本压力”。光明方面也表示,“奶荒”造成优质奶源减少,推高了 企业 进口原奶成本。

  收购价拉高成本

  根据农业部定点监测,自2012年9月以来,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已连续14个月上涨,到11月第二周已涨至3.96元/公斤,与年初相比涨幅高达15%以上。但是,生鲜乳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有多大,业界普遍讳莫如深。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一家地方乳企了解到,液态奶的成本基本上由以下几部分构成:原材料、包装材料、制造费用、人工成本、水电、动力费等成本。按照11月第二周的鲜乳收购价,原材料吨成本约为4158元,每盒原料成本为1.04元;包装材料按每吨奶4000盒灌装,每盒成本在0.4—0.7元之间;制造费用主要包括:零配件费用、产品设备检验费、房屋、设备折旧费等。按年1500吨产量计算,吨制造费用为4000元以上,每盒制造成本为1元;人工吨成本为629.28元,每盒成本为0.16元;水电、动力费吨成本为728.25元,分摊每盒成本为0.18元。这样算下来,每盒250ml纯牛奶的生产成本应该在2.88元左右,和市场上大部分纯牛奶的零售价非常接近。考虑到出厂后的配送费用、服务费用等,总成本还会提高。

  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记者这样的计算过于粗糙,产品价格还包含品牌价值、特殊价值、 文化 含义等。另外,产品的口味、营养等特殊价值,也可以反映到价格上。

  业内人士透露,8月中下旬以来,“奶荒”致奶价急速上升,平均原奶收购价由去年的3200元/吨—3300元/吨涨至3900元/吨—4000元/吨,像三元、光明和新希望等拥有规模牧场的乳企收奶价甚至从4000元/吨—4100元/吨涨至4800元/吨—5000元/吨,直接导致乳企成本压力加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人工费、产品包装费、生产设备费无不在涨。今年,他手下员工工资平均涨了10%,但这只不过让企业总成本增加0.3%,可原奶价格上涨一下子让企业成本上升了7%。“就算不给员工加工资,也不能化解压力,只能寄希望于原奶收购价不要再涨。”

  养殖萎缩、进口限制共同作用

  为何会产生如此严重的“奶荒”?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美菊向《 中国企业报 》记者表示,主要原因是现在养奶牛赚不了钱,散户养殖不断退出,规模化养殖短期无法迅速跟进。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国奶牛存栏预计为1440万头,与2011年持平;牛奶产量3744万吨,同比增长仅2.3%。随着国内乳制品消费不断快速增长,未来奶源供应和销量之间的矛盾会更加明显。

  尤其是当前中国奶牛63%为散养和小规模养殖,由奶农和小规模养殖户独自承担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这几年,饲料、人工、防疫等综合成本上涨的速度远快于奶价上涨的速度,造成奶农收益下滑,家庭散养加快退出,奶牛数量有所减少。

  但也有专家表示,大量国内乳企集体涨价,不排除“洋奶粉风波”的影响以及奶企为了实现年度经营利润目标而乘机抬价。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乳业专家王丁棉告诉记者,“奶荒”并没有像企业描述的那么夸张,无论是新西兰干旱,还是中国高温天气,真正受到影响的奶牛不足10%,并不存在“奶荒”之说。他推断,自恒天然事件后,中国禁止新西兰乳制品进口,导致过去大量依靠奶粉进口的厂家“断粮”。“目前宣布涨价的企业都是上市企业,如果年底利润还不能拉上去,账面上会很难看。”
相关热词搜索: 原料价格左右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