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区盐亭的民生路径
□ 张晓明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 毅
“人在晚年逢盛世,乐居福地享高龄”。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绵阳盐亭黄溪乡敬老院,但见大门旁的条幅格外引人注目,79岁的勾大爷乐呵呵地说:“这个地方我们吃得饱、住得暖,生病一喊医生就来了,吃药又不给钱,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过上这么好的日子啊!”
敬老院山环水绕、风景优美,供养着近百位孤寡老人,住房、食堂、娱乐室、花园、果园、菜园、医务室、浴室、健身房,一应俱全,就连厨房也备有油气两用灶具,以不受停电停气影响;浴室备有太阳能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确保老人们随时淋浴。人们说这里远看像农家乐,近看像宾馆,室内像疗养院,这是盐亭以民生为指向、真情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的盐亭,是一个典型的丘区农业县。当下,全县的经济发展正处在从过去低速平稳增长向高速跨越发展过渡的“换档期”。在推进全县追赶跨越的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改善民生与民得实惠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实施了就业促进、扶贫解困、交通行路、城乡居民就医、农村饮水、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等十大民生工程,促进了和谐,凝聚了力量,推动了发展。
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盐亭切实加大社保、医保等各种社会保障覆盖面,大大提高了保障水平;加大各种社会福利救助力度,扩大救助面,实施教育助学2.3万人共1679万元,一位位贫困生喜圆学业梦;建设保障性住房1040套,数千家庭贫困人员安居乐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5000人实现了就业或再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社保体系逐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高达99.2%,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解决。全县47所农村敬老院全部达到了设施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环境园林化、服务人性化,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5.8%,全县敬老院建设和老龄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过去盐亭县城地域狭窄、环境欠佳。顺乎民意,盐亭把改造人居环境作为造福于民的重要一环,按照“宜居、宜业、宜商、宜旅”的现代文明城市发展理念,盐亭全力做大做美县城,计划到2016年,使县城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同时,加大农贸市场、停车场、公园绿地、体育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突出建设“显山露水的现代新区”,着力打造“绿色畅通的生态旧城”,一年多来,仅县城就新增绿地4万平方米,进一步凸显绿色生态优势。
为进一步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盐亭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包户”活动,69个县级部门、1700余名县乡机关干部为4000余名群众送技术、送项目、送物资,累计赠项目启动资金40余万元,赠送化肥300余吨。为广大山区群众送去了致富的“金钥匙”,增强了其造血功能,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830人。同时,全县深化“支部+协会”,结合绿色经济、产业富民,继续做大做强石牛庙乡、柏梓镇等核桃基地,高团、白虎花卉基地,金鸡镇榨菜基地、富驿葡萄基地等6大示范基地。并深入开展“党员农贷快车”活动,为3000多名党员发放专项贷款3000多万元,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全县广大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激情。
一桩桩、一件件的民生事,令老百姓既是心情舒畅,又是赞叹不已。如今,全县经济总量由小变大,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城镇发展日新月异,这个昔日的“告状县”处 处呈现出一派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可喜局面。为此,一位退休干部见了盐亭的变化深受感动,还写出了一篇《赞盐亭》的诗:
“好个盐亭县,四面都在建;东西三十里,南北连成片;
占地万余亩,高楼烟云缠;八桥飞梓江,瞬间胜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