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讯 (记者 杨波 顾佳 实习生 李理 田庄玉/文 鲍安华/图)昨日,四川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四川有选择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比重已达11.2%,成为四川发展重要增长极。
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海林在会上介绍了近年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和第十三届西博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展示馆的布展情况。会议由省经信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伍丕光主持。
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前7月总产值达2022亿元
今年1-7月,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2022亿元,增长21.4%,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 4.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4.7%,支撑全省工业增速居全国第3位。
新能源产业蓄势发展,二重集团率先成功研制AP1000核电主管道,东汽自主研制的5KW钒流电池堆完成调试并投入运行,国内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75t/h大型秸秆锅炉成功运行。
航空领域,拥有成飞、成飞民机、成发集团等一大批国际认可、国内一流的重点企业;机车领域,资阳机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
我省是国内最大的钛原料基地、世界第二大钒制品生产基地,氟硅材料技术水平国内领先,聚苯硫醚纤维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钒钛、硅锂、高分子化学、稀土、超硬、生物医学等六大新材料领域加速发展。
其中,成都地奥集团建成“复方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的产业化”项目,形成年产2亿片产能;奥泰医疗公司“高场强超导磁共振医学检测系统”打破国际垄断,一系列产业化项目带动我省去年生物产业增长39%。
节能环保产业异军突起,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成功创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30亿财政资金撬动1170亿
支持24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王海林表示,去年以来,省财政安排资金近30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40个,总投资达到1170.1亿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952.3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比例达到1:41。目前,这批项目总体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519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64.4%;累计到位资金561 亿元;14个项目顺利竣工,预计达产后可实现新增销售收入614亿元;培育的233个战略新兴产品有137个实现产业化,产值近500亿元。
王海林指出,下一步,我省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鼓励引导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更加注重承接重大产业转移,引进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力争更多资本流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
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
2011年、2012年,四川连续两年由省财政安排新兴产业专项资金20亿元,集中支持新兴产业重大产业化项目,推动新兴产业关键环节产品市场化、规模化。“十二五”期间建设1500项成果转化项目,带动实现1.2万亿元以上产值。
四川还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建立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互相协作、多渠道资源整合、具有紧密利益共享机制的产业联盟,已成立了由长虹公司牵头,联合26家院企发起的四川省智能电视产业联盟;绵阳新晨动力机械牵头的A系列车用汽油发动机产业联盟等,打造形成多条产业生态链,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王海林表示,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选择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同时,推动与中科院系统的务实合作,搭建各类产业联盟和产学研联盟,培育做大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促进重点产品规模化。
到2015年,四川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1万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建成国家重要的信息、软件、新能源、民用航空、新材料和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建设西部创新驱动高地、内陆开放合作高地提供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