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金秋,天府之国,古蜀故都,西部十二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十五个部委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隆重召开。盛会期间,解读四川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卓越实践,展望世界开放合作格局调整变化的最新态势, 将丰富大会“深化国际合作、加快西部发展”主题的深刻内涵。
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
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立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以来,四川抓住中央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灾后重建、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推进多层次多区域合作纵深发展,实现了对内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从2008年到2011年四川累计引进内资1.9万亿元,是之前10年总额的3.8倍,其中,2011年达到7083亿元;4年累计利用外资255亿美元,是四川省改革开放头30年总额的1.6倍,其中,2011年突破110亿美元,居中西部首位。目前,在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超过220家,其中境外企业179家。2007—2011年四川省引进国内省外资金占西部各省(区、市)引进内资总额的23.9%,2010年起四川省利用外资跃居中西部第一,2011年甚至超过了部分东部省份。2012年5月,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加快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部署,开放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努力打造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平台
近几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欧债主权债务危机、“5.12”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灾难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四川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工作逆势奋进,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有力支撑和推动了震后四川经济冲出困境、走向豪迈,为四川经济在困境中划出一条“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的坚强曲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8年以来,四川集中引进了富士康、联想、戴尔、仁宝、纬创、德州仪器等世界500强电子巨贾,努力打造集成电路、软件、光电显示、电脑制造、网络通信产品等电子信息产业全球重要基地,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末成为万亿元产业、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占有重要一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吸引了大众、丰田、现代、吉利沃尔沃、中国重汽(000951,股吧)等一大批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入川,四川正在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积极开展地方政府与央企的合作,引进1000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及一系列下游项目,化工产业彻底改变以“大化肥”为主的传统产业格局,正在构建以石油化工为龙头,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磷化工为特色的优势化工产业格局。
通过高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承接重大项目和高端产业转移,四川省电子信息、现代汽车制造、油气化工、新能源等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产业结构实现了深度调整,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下一步,四川省将着力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加快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大力发展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平台。
积极主动推进多层次多区域合作
四川省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不断优化开放合作环境,有效开辟合作交流的新渠道,大大拓展了区域合作的新空间。近四年,开放的四川,以博大的胸怀主动融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引进资金5132亿元;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和长江中上游经济带的发展战略,引进资金 3432亿元。
川渝合作取得新成效。近两年引进重庆到位资金每年超过1000亿元。2011年四川企业在重庆投资达650亿元,跃居各省市在渝投资第3位。
四川与东盟和南亚的合作取得新进展。2012年5月作为天府新区建设核心区的重大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破土动工,维布洛等印度软件公司进驻四川,一大批欧美、日韩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重大项目落户四川。
川港澳台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四川已成为西部地区台资企业最多、投资额最大、对台交流品牌最多的省份,近五年共引进台资企业257家,投资总额42.2亿美元,赴台交流项目1568个、10282人次。
与美国、欧盟、日本三大经济体的贸易合作蓬勃发展,对东盟、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取得较大进展,泛亚合作形成品牌。
与对口支援省市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和长期合作机制,推进由援建到合作、对口到全面、重建到发展的转变。
近五年,外国在川新设立领事机构3家,总数达9家,居国内第三。新增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关系18对,总数达81对,居西部前列。现有外资银行12家、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12家,均居中西部第一。来川工作、交流的外国专家4万多人次,引进留学人员回川工作3000多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50余个,引进四川“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150多名。
大力推进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经过四年努力,四川省高速公路进出川大通道累计建成9条、在建11条,分别比2007年底增加5条和8条。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7.4万公里,从4年前居全国第7位跃升至第一。到2015年,全省将建成18条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铁路进出川大通道在建7条,全部建成后将使出川大通道增加到11条。到“十二五”末,将建成18条出川铁路通道。2012年四川已形成7条铁路、9条高速公路和1条水运航道的17条出川通道,成都双流机场跃升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物流条件显著改善。与此同时,四川还不断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建设,已经建成1000亿元产业园区1个、500亿园区5个、100亿园区51个,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建成运行,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政府行政效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海关通关效率从2008年的12.5小时缩短到0.3小时。四川正在努力建设西部地区外商投资首选地、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地、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和最大的国际商务中心。
展望国际国内开放合作格局新变化
展望世界开放经济格局调整变化趋势和区域合作新态势,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国公司扩大海外投资的动力依然存在,只是资本流向、投资领域和目标市场正在悄然变化。联合国贸发组织最新的报告和调查指出,在最受跨国公司欢迎的国家中,中国排名第一,美国第二,印度第三,印尼和泰国的位置大幅提高,中国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外国投资目的地。从跨国投资领域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结构调整的加速推进,将使新兴产业集聚更多的国际跨境投资,研发的国际化和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也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加快全球生产布局和供应链整合,依赖产业集聚的区域型供应链和市场导向型供应链地位明显上升。
四川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工作一直得到中央领导的关怀。2012年7月,温家宝总理在川视察时,要求四川要“努力打造我国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平台”。 2012年9月17日召开的四川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上,商务部陈德铭部长指出,近年来四川对外开放工作取得巨大成绩,尤其是在今年全国外贸、外资等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四川的外贸、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依然实现较快增长,成为了全国的一抹亮色。四川在促进西部地区开放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西部对外开放的大窗口和重要合作平台。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也在讲话中强调,四川要把握全国开放格局调整变化的新形势,明确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目标定位,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全面开放之路。放眼未来,四川省将继续携手西部各个省、区、市,以全面开放的新姿态,大力推进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开放的四川,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