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本报与四川日报网联合推出“我向厅长提问题”报网互动活动,先后有上百位读者和网友通过多媒体渠道向省发改委主任提问,内容涉及区域协调发展、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多个方面。带着读者与网友的提问,本报记者日前对话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唐利民,请他就大家关心的经济问题进行了解答。
“上半年GDP增速回落,下半年会不会继续回落?”
“川南铁路公司今年是否有可能挂牌成立?”
“阶梯电价是否会引入季节峰谷?”“直购电开始实施后,我省会不会率先推出‘直购盐’?”
“全省‘十强县’名单中,有没有可能出现新面孔?”“省发改委的审批事项只剩9项了,节约下来的力量今后该做什么?”“煤矿关闭,当地的县域经济发展如何应对?”“如何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政府部门在提升政务水平方面有什么新举措?如何提高行政透明度、提升服务意识?”
……
带头拆掉“三重门”
◎下半年,省发改委将带头拆除“弹簧门”、砸碎“玻璃门”、打开“旋转门”,放宽民间投资领域,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同时,进一步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不断优化项目投资环境。
◎在推进服务业发展方面,我省将启动实施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10个综合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在促进消费需求方面,将编制实施《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0)》,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产品冷链、粮食现代物流、重点物流园区建设。
◎在打造区域发展新亮点方面,将启动一批“8+1”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并加大省级有关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扎实推进泸州市、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加快推进石棉县独立工矿区改造试点工作。
热点面对面
改革:今年有三大重点投资:坚持“五个更加”
——对话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唐利民
“十强县”集中在成都有无思路解决不平衡
记者:前不久公布的2012年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名单中,成都经济区独占9席,您怎么看这种现象?
唐利民:“十强县”分布过于集中,长期以来排位变动小,充分暴露了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要通过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来解决。
记者:省发改委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思路?
唐利民: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今年,我们完成了《我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形成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夯实底部基础的建议意见》等13个研究报告,组织编制了《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多个区域发展规划。接下来,我们还将围绕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绵阳科技城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天府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抓紧制定并推动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尤其是要做好县域经济这篇文章,重点要在百万人口大县、经济大县的发展上狠下功夫,通过实施这些重大项目和政策,来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相信其他几个经济区也会有“十强县”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