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以“发展总部经济 提升国际竞争力”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在宁波市举行。作为本次论坛的协办单位之一,成华区以龙潭总部经济城为载体,坚持“产城一体”发展,实现“产业倍增”的探索之路备受关注。特别是龙潭总部经济城在总部经济发展研究中,率先树立和践行“产城一体”发展理念,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规划、有机融合、整体推进,通过高品质的城市建设开发,形成完备的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设施、完美的城市风貌,着力引进“两个高端”集聚发展,突出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塑造“西部总部经济第一城”品牌,打造成都市“产城一体”发展示范园区受到与会嘉宾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产城一体
不断丰富创新发展思路
“以城促产以产兴城”特色鲜明
总部经济是推动传统工业区转型的重要路径。国内一些传统工业区,比如北京市朝阳区、石景山区,成都市成华区,沈阳市铁西区等,积极探索以总部经济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并且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中国总部经济理论的首创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已连续举办八届的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是在全国总部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部门拥有较高知名度和号召力的品牌论坛。而从几年前开始,论坛就已经注意到了龙潭总部经济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其特有的“产城一体”发展模式,并连续在2010年和2011年将总部论坛的举办地选在这里,以便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业内精英实地考察调研。
“龙潭总部经济城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逐步确立并形成了"产城一体"的开发模式。”赵弘侃侃而谈地说。据悉,2004年,为顺利推进成都市“东调”战略,加快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成华区设立了“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发展高附加值、无污染、低能耗的都市工业,实施由“老工业基地”向“都市工业区”的转型。2007年,按照成都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实施“三个集中”和打造产业高地的要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将产业定位调整为 “总部基地”的发展模式;同年,被成都市确立为“总部经济试验区”,率先从体制和机制破题,探索全新的总部经济运行模式和发展方式,从而迎来由“都市工业区”向“总部基地”发展的第二次转型。2009年来随着成都市对区域产业形态、城市功能、人居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龙潭总部经济城作为“成都市总部经济试验区”,借鉴北京丰台总部经济产业园、新加坡商务花园等项目的经验,高标准对规划占地13平方公里的成都市总部经济试验区进行总体布局和区域功能规划,在开发建设上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规划,从较为单一功能的“总部基地 ”开发模式转型为“产城一体”模式,积极探索创新总部经济发展提档升级的路径。
不仅如此,在成都开启新一轮航程,明确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这一发展定位,提出“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这一发展目标后,成华区立即打响了产业立城、环境宜城等“五大兴区战役”,着力打造总部产业载体,招大引强,吸引各类总部项目入驻,实现产业聚集倍增发展,同时还通过与大邑县等建立圈层产业互动发展机制,推进圈层融合发展,打造总部经济新标杆,以加快充分国际化,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的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区的内在支撑,也是推动城市群落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成华区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地说到,“作为成华区"一核三轴六区"发展规划中重要的功能区之一,龙潭总部经济城的建设发展与城北建设现代化城区相融互动,我们不是单纯发展产业,也不是简单"造城",而是"以城促产,以产兴城"!”
产业立城
不断夯实基础
进入产业发展快车道
今年以来,龙潭总部经济城深入贯彻实施“五大兴区战役”,上半年,龙潭总部经济城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69.4亿元,同比增长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7亿元,同比增长21%;全口径税收4.46亿元,同比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41%,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实现“双过半”。
成华区2012年上半年统计报告
“成华区,正在加快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以现代商贸、商务服务、新兴房地产为支撑,以文化创意、电子商务、都市旅游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载体率先倍增、企业加速倍增和服务业尽快倍增,全力打造成都市产业新高地。”该负责人表示,“对龙潭总部经济城而言,要全力打好"产业立城"攻坚战,就是要瞄准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抓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规模集聚。”
于是,我们看到,在这里中国二重集团投资5亿元建立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四川中胜实业集团投资3.5亿元建立全国运营中心,四川长鑫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立公司总部,成都木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立总部基地,青海南部矿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立西南总部基地项目……随着项目招商和建设推进速度的加快,目前,总部经济城内正围绕骨干企业形成相对集中的空间布局,逐步聚集六大产业,即以中国二重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四川宝玛科技等为骨干的机械装备制造研发产业集群;以成都航天通信(600677,股吧)设备等为骨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以中国节能集团、西南建筑勘察设计院为骨干的环保及建筑工程产业集群;以攀枝花钢城、龙港钢材等为骨干的钢贸物联(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以中国医学院输血研究所、国莎食品为骨干的医药食品产业集群和以龙潭水乡为代表的综合配套产业集群。
“打造精品总部园, 实现产业载体倍增” ,总部经济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成都市“产业倍增”战略要求,成华区做强做大总部经济产业链,根据 “一核三轴六区”功能区建设规划,他们坚持“造高端经济城”和“造城经济化、产业核心化、服务集团化、机制效能化”的理念,以平台打造为基础,设立总部经济企业进驻标准,引进一批机电产业、研发营销、环保产业投资商入驻加强载体平台,使龙潭总部经济城成为规模集聚、高端发展的产业高地和“载体旗舰”,在实施产业倍增战略上发挥强劲的“引擎”作用。
而按照这一思路,总部经济城招商的路径越发清晰:以媒体、展会、活动为载体,继续系统化、高层级、大范围地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投资机会;围绕主导产业,加强专业招商合作,扩大、深化与北京丰台、大邑等地区域合作,全面扩大全域开放;紧盯发展潜、质、优,国际化程度高,产业带动、链接、辐射力强的目标企业,以抓好企业重点事项的协调服务为突破口,创新招商方式。预计今年,龙潭总部经济城将引进总部项目30个,其中上亿元项目20个,5亿元项目5个,从而不断向“千亿产业园区”迈进。
现代新城
不断优化配套环境
打造中西部总部经济发展新标杆
造城经济化,锁定重点产业,打造高端产业载体让产业载体倍增。
经济学者黄寰评价龙潭总部经济城“造城模式”
“千亿产业园区”不仅是资源、要素、产业的聚集地,更是一座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2012年,成都市明确提出了“五大兴市”战略,大力推进北城改造,龙潭总部经济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向着“千亿产业园区”大踏步迈进。随着一些重大政策的出台,让地处城北的龙潭总部经济城将直接或间接受益的配套项目超过“百亿级”。 同时,按照“交通先行”要求,总部经济城正以城市道路标准完善园区道路网络,积极推动园区道路与三环路、绕城高速对接,从而实现与建设路商圈、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等快速互通,实现城市功能对总部经济城的全面覆盖和辐射。
在占尽天时地利之便的同时,龙潭总部经济城也正着力苦练内功,优化自身的综合配套环境。一方面,在龙潭总部经济城内,已建成“五横六纵一环线”道路网络,总长度约25公里,水、电、气管网及供应能力均满足总部经济城生产、生活及施工用度,各类通讯设施和基站也已在项目区内开通。另一方面,成华区加强了对龙潭总部经济城片区的生活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配套,在片区内引入名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并规划了三甲医院等。截至目前,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农贸市场、百货及超市等配套已投入使用,正加快建设的龙潭水乡、职工公寓等项目,以及年内开工建设的配套学校、幼儿园等将逐步完善总部经济城的生活配套。随着天府城际商旅城、北湖熊猫国际休闲旅游区、龙潭新城、龙潭三甲医院、北湖熊猫体育公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龙潭总部经济城的城市综合配套将得到极大改善,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
同时,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发展”的理念,正引入品牌物业管理公司、各类商务服务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投资咨询机构为入驻总部企业提供服务,构建“大物管服务系统+商务服务体系+总部联邦商务中心”的三大服务体系,提升总部城服务品质,着力打造服务四川、辐射西南、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中国西部总部经济发展新标杆”。
“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把总部经济城打造成为产城相融互动、发展体系完备、集聚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优、发展环境最佳的"中西部总部经济发展新标杆"。预计到"十二五"末,龙潭总部经济城将聚集规模企业1000家以上,年技工贸收入超千亿元,税收收入超20亿元,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是高端产业发展、首脑经济发达的总部之城;是商务人士聚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的商务之城;是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充满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