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创新与和谐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创新与和谐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经济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9-20 10:17:00

 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给中国农村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机遇。数以万计的农民告别了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了现代化城市中的一员,让失地农民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是当今社会急需攻克的难题。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黄连桥社区就是一个农转非的成功典型,是用哪种方法使以前的村民——现在的居民安居乐业?带着疑问记者走进了德阳市的黄连桥社区。

  脚步如风,轻轻掠过。从低矮寒舍到高楼林立,从坑洼小道到道路畅通,从每日如一的田间生活,到绿色相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生活,农村“长”大了,新农村建设“多点开花”,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这里的农民已正在变成“城里人”。

  

  凤凰涅槃

  今日变身现代化社区

  

  黄连桥社区原来是德阳市旌阳区天元镇的一个村,全村四千余人,随着德阳市的发展,黄连桥村成为城中村,全部农转非,村改居后,辖区人口为11560人,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11个,年工农业总产值达7亿多元。

  为了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近年来,黄连桥社区在加强社区建设的同时,还着力于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大力培养新兴产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推动工业化,促进“两化”互动协调发展。目前,在黄连桥工业区内,已有200多家企业入驻,生产加工热闹场景随处可见,年创造产值十几个亿。在这片土地打造“千亿产城新区”是黄连桥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区的所有发展都是围绕“千亿产城新区”着力。

  弹指二十年间,旧村换新颜。位于德阳市西郊的黄连村,曾经是一个典型的城郊村,生活环境脏、乱、差,“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与邻近市区的繁华整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今走进黄连村,关于农村的传统印象被彻底颠覆。举目四望,这里道路宽阔,高楼林立,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工业园区内人流川流不息,车水马龙,生意兴隆……黄连村的城市化进程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居住形式的改变,而是不断完善各种配套设施。

  城区是一个大的概念,不仅代表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同时还要有完善的物业服务,该社区成立世纪锦源物业管理公司,24小时为业主、物业使用者服务,努力营造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工作及生活环境;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设图书阅览室、健身体育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并组织文艺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城区文化娱乐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城区文化氛围;开设便利超市,为社区9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重度残疾人发放100元购物券,用以购买基本生活用品;设立便民餐馆,为社区的老年人、留守儿童以成本价提供一日三餐;为社区配发养老(助残)无障碍服务车,方便老年人(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组建环卫绿化队伍,全天保洁区域卫生,维护区域内设施和花、草、树木,维护路面及公共设施,维修路灯、霓虹灯等。

  为了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 黄连桥社区紧抓社区警务建设,加大社区警力配备;加强专职巡防队伍的建设,配备巡逻车及巡防人员为社区提供巡逻和防控服务;发展壮大社区治安志愿者服务队伍,协助专门机关做好巡防防范、矛盾调解、隐患排查等工作。现已受理民事纠纷25起,调解25起,成功率达100%。

  社会保障

  成农民生活幸福的基石

  保持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根据省、市、区文件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黄连桥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接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为主导,多种形式为补充的项目齐全、覆盖面广、标准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

  该社区实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女50岁,男60岁,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分别为五百元、六百元。未成年人享受每月140元的低保,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按月领取养老金;社区为每一个农转非人员建立了个人档案,男满16岁未满60岁、女满16岁未满50岁,且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凭农转非证明,都可以得到就业援助,享受市、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的同等政策待遇。

  现在黄连桥社区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把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市社保相对接。在实施中,按照国家、集体、个人和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办法筹措资金。将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无职无业的征地农转非居民纳入城市低保发放范围,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实现安居乐业、社会稳定的目标。

  如今的黄连桥社区已经逐步形成了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弱有所扶、病有所医的现代化多功能社区。

  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争做致富带头人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班子直接影响到黄连桥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1992年底,在黄连桥村换届选举上,退伍军人文德富被全村40多个党员选举为黄连桥村党总支部书记,由此黄连桥村开始孕育巨大的变革,文德富与新一届两委成员的领导班子,深知要想把黄连桥村带上致富路,靠四千多个农民种地是不可行的,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考察,他们制订了黄连桥村新的发展轨迹,就是积极发展工业经济,以工业带动农业,对农村集体土地进行征收,转为城市土地。依托黄连桥村紧邻德阳市的区位优势、人才优势、政策优势,发展工业园区,用工业反哺农业。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切实抓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这一战略基点,通过完善各项政策和措施,转换体制和机制,着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规划怎么搞、社区怎么建”等问题,切实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文德富带领两委成员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对农转非的政策进行宣传和讲解;另一方面走家串户千万次的上门说明、解释。经过艰苦、卓越的工作,黄连桥的群众从感动、激动到行动。黄连桥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先后征收土地,用于开发、建设了第一工业园、第二工业园。村民也陆续搬进了统一修建的居民楼,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

  黄连桥社区利用现有资源和资本,优化投资环境,尽力协调企业单位涉及国土、建环、电力、工商、税务、环保、消防等方面的具体事务,为进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连续不断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帮扶等问题上坚持挂钩联系制度,上下联动,务求实效。通过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增强自身素质,而更重要的是端正工作态度,全力为社区居民作好热情、周到的服务。

  在黄连桥的各种制度中,建立了严格的交办、催办、督办、查办工作制度,对各项工作的全过程实施强有力的领导,做到宏观上站得高、微观上抓得实。

  黄连桥社区积极打造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时俱进的领导班子。已为上级输送三名党员干部分别到三元村、白江村、天虹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坚持领导就是服务的原则,坚持居民利益为先,领导班子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听民声、解民意、虚心向群众学习,热情为群众服务。通过设立党员服务站、经济服务站、信访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居民服务站以及社区居民的“调解室”、“悄悄话室”等有效载体,为群众提供长期、优质、高效的服务。

  黄连桥社区凭借艰苦创业、自立更生走出了一条具有黄连桥特色的创新之路,黄连桥的先进经验吸引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参观、考察。社区警务室、综合服务站、养老日间照料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社会管理创新成果得到了中央编办、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黄连桥社区将成为川西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相关热词搜索: 创新和谐百姓生活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