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王海林: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四川省产业兴省的...

王海林: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四川省产业兴省的先导产业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经济日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9-20 10:20:00

  省十次党代会描绘了未来五年四川省发展蓝图,提出今后五年四川省“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的发展目标。工业如何支撑GDP实现翻番目标,产业兴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如何发挥作用?本报记者专访了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海林。

  记者:省十次党代会首次提出“产业兴省”概念,要求加快建立完善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支撑西部经济高地建设。请问四川省加大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海林:今后五年四川省“三个翻番”、“五个提升”的发展目标,工业必须勇挑重担,发挥好主引擎作用。经测算,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工业战线面临的挑战很大。

  此次省委提出“产业兴省”,着力构建在西部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我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以现代科技、知识和高端人才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先进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世界级企业为支撑,具有创新驱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本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具体应该包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四方面。

  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金融、工业、商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以其特有生命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四川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产业。通过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至关重要,可以说它是四川省产业兴省的先头部队和先导产业。

  记者:从2009年,四川省提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了怎样的发展态势?达到了预期效果了吗?

  王海林: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川优势明显。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工业规模已达到全国第八位,工业经济增速走在了全国前列,已初步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产业为优势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拥有各类科技活动机构1461家、普通高校93所,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3家、“两院”院士57名,四川人才、科技创新优势明显。

  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途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制定出台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2011年、2012年,四川连续两次财政拨付2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引导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2011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32.1亿元,同比增长51.8%,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9.5个百分点;实现销售产值3397.8亿元,同比增长52.0%;实现利润总额251.4亿元,同比增长40.3%。

  虽然规模在全省工业经济的比重还不大,但战略性新兴产业爆发出来的速度让人振奋。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排名第九位;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取得超常规发展,软件销售收入列西部第一,全国第八。去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产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分别达到1053.1亿元、1009.1亿元,增速分别为172.3%、179.6%,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第一个产值突破千亿的产业。

  记者:四川省大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前景如何?

  王海林:经研究,我们提出,未来五年全省建设现代体系的目标是,到2015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0%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5%左右,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竞争力显着提高。具体到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5年,总产值力争突破10000亿元,增加值超过3000亿元。

  记者:省经信委作为四川省主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培育该产业?

  王海林:落实省十次党代会部署,保持领跑西部、追赶东部的发展势头,经信委对工业提出要在八大方面实现新跨越。其中,首位的就是要全力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导性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我们将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切实加大工作力度,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先导产业。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做实产业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鼓励引导信贷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向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二是做优重点产品。科学遴选、动态跟踪、重点支持一批技术领先的重点产品,强化市场应用、市场引导和市场开拓,加快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做强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选择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强化自主研发、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夯实发展基础,迅速做大做强;四是创新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发展创新,搭建各类产业联盟和产学研联盟,研究产业竞争力,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促进重点产品规模化。

相关热词搜索: 王海林战略性新兴产业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