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洪雅县农业局了解到,作为四川省首批现代农业基地强县和全省排名第二的茶叶产出大县,目前眉山洪雅的茶叶种植已达23万亩,其中19万亩可以采摘,其中有机茶已达到2.5万亩,接近全省有机茶的三分之一。每亩茶叶每年可为当地茶农创造4千—6千元的收入,20万洪雅茶农依靠种植茶叶走上了致富路。
据洪雅县农业局总农艺师江帮富介绍,洪雅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洪雅绿茶特有的品质,加上洪雅县委县政府自1999年起禁止高污染企业进入洪雅,保护与养缮完好的生态环境,使洪雅成为茶叶种植的一方善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让洪雅县走出了一条带动农民致富的路子。
在洪雅,为做大做强当地茶产业,县农业局指导茶基地和茶场,采用生态技术生产有机茶,延长茶产业链,培育本地品牌。
在该县生态农业典范企业屏羌公司的茶场,记者看到,300亩有机茶园里放养了2000多只白鹅,地上还有白僵菌,茶树上挂着黄板和太阳能灯……
该公司老总费立介绍,屏羌公司于2004年通过严格的空气、水质、土壤分析和检测,在青衣江畔建立了自己的种植、养殖基地;特别是在打造茶叶精品生产过程中,本着“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在“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国家标准中,选取了最高等级的有机食品为奋斗目标。为此,他选择了海拔800—1000m,无任何污染,适宜优质茶种植的洪雅花溪镇余沟村作为茶叶基地。如今,这里的有机茶每年要产出一千余斤绿茶和四千余斤红茶,这些高档茶基本用作外销。
记者了解到,无公害食品与绿色食品的区别标准是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多少,而有机食品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的区别在于绝无农药的残留量。如何做到不用农药,又能够保证茶叶不受虫害,这成了一个摆在费立面前的难题。
为了确保茶叶中无农药残留,无重金属超标,在茶叶的种养过程,费立聘请了业内专家,在茶叶的种养过程,除着重于传统原始的的生产技术外,广泛推广使用生物技术来确保质量。公司利用家鹅食草的特性,牧鹅于茶垅之间,鹅既除草,鹅粪又给茶树施肥。另外,费立还利用蚯蚓消化牛粪,再用蚯蚓肥经发酵、除菌后用作茶园的优质有机肥料。
就这样,洪雅县探索建立出一套有机茶病虫防控体系,通过施用生物有机肥,采取黄色复合板、太阳能诱杀灯等植保绿色防控技术和捕食螨治害螨、性诱剂捕虫器等生物物理防控办法,推进茶园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