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7月5日,四川省长宁县举行明代巨儒《周洪谟年谱》首发赠书仪式,并举办周洪谟文化讲坛。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长,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馆长毛佩琦等有关专家和知名学者上100人参加了仪式。
毛佩琦研读周洪谟的资料。
据了解,《周洪谟年谱》主要以历史文献为依据,撰述周洪谟人生的七十二年中,从明朝永乐到弘治年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教育、科举、宗教等社会时政事件。在每年纪事之后,根据考查所得,将谱主散佚诗文凡可以系年的,都列有“编年文”、“编年诗”,同时辅以周洪谟世系、碑铭、祭稿等,以简表、明人笔记、周洪谟轶事、周洪谟文化研究记事等作为年谱附录部分,使年谱变得更加充实。该书不仅治史严谨,而且体例清晰,实为洪漠文化研究不可多得的作品,是对中国明史研究的一大贡献。年谱的出版发行,必将掀起周洪谟与洪谟文化研究的新高潮,让洪谟文化为长宁县的政治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服务、增色。
该书作者周兴福,现为宜宾学院周洪谟研究所所长、中国酒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宜宾学院轻化工中心首聘专家,长宁县文联副主席、长宁县周洪谟研究会会长。他经过近十年的准备、规划、思考,于2008年10月落笔,三易其稿,最终形成这本40万字厚重的专著。他在书后“参引举要”中列举的269种书目中,仅明代著作及文献就达80余种,所耗精力之巨,个中甘苦,可见一斑。
周洪谟年谱。
活动中,毛佩琦和文艺评论家、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刘大桥,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蔡东州,《海内与海外》杂志副主编朱小平分别讲授了“周洪谟所处的时代”、“洪谟文化与长宁旅游发展”、“周洪谟现存著作考论”、“周洪谟故里文化发展的思考”等主题文化讲座。精彩的讲授赢得了在场听众的阵阵掌声。
周洪谟年谱中的内容。
周兴福介绍说,周洪谟,生于1420年,卒于1491年,字尧弼,亦字尧佐,号箐斋,自称南皋子,谥“文安”,是明朝四川布政使司叙州府长宁县上长乡周家湾(今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人。周洪谟生于一个“世儒”之家,其一生可分为求学时期(26岁以前)、仕宦时期(26-68岁)、告老还乡(68-72岁)三个阶段。有学者曾经讲过:周洪谟是宜宾教育的孔夫子;是宜宾文明的首一人;是川南人口中活灵活现的圣人;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保护神;是中国竹文化的创基者;是明代礼制的布道者;是中国最高的酒圣。对这样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之前的研究和传颂较少,作为洪谟故里的长宁县,应为研究、传颂周洪谟和洪谟文化多做些工作。宋成均(记者 刘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