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聚焦高层电梯运行安全:四大原因致电梯维保...

聚焦高层电梯运行安全:四大原因致电梯维保流于形式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24 10:02:54

——聚焦高层电梯运行安全(中)

来自成都市质监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共收到电梯投诉800多起,比3年前翻了8倍。而来自省质监局的统计分析显示,近年我省电梯保有量以20%的速度增长,故障电梯总量增大,导致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日常维保不到位。

目前电梯维保工作主要由专业的维保公司负责,为何专人负责仍不到位?5月22-23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探因。

【原因一】责任主体不明确 安全难保障

电梯若是出现故障或事故,谁来担首责?事实上,与电梯有关的主体很多,以住宅小区为例,电梯的品牌和质量情况由开发商决定,产权属全体业主,物业公司受业主委托管理电梯安全运行,电梯维保公司与物业签订合同提供电梯维保服务。但记者调查发现,截至目前,尚未有立法明确多方主体的权利义务,一旦电梯出现故障或事故,就会陷入“业主认为是电梯质量和物业管理的问题,物管认为是维保公司的问题,维保公司则认为业主费用没交够”怪圈。一些没有业委会和物管的老旧小区,这样的矛盾更加突出。“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不仅需要本身质量合格,还需规范安装并维修保养。”省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副处长雷鹏说,电梯日常维保是为了减少故障,避免发生事故,“但目前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只规定了生产单位责任,维保单位在此之外。”

【原因二】受益者与管理者分离 维保难落实

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规定,每隔15天内维保公司要对电梯维保一次。21日,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了10名路人,没人知道此规定。“一般而言,小区物业费用包括电梯维保费用,业主是出资方,但与维保单位签订合同的却是物管公司。”雷鹏说,受益者与管理者分离,使得电梯维保难落实。

记者调查发现,同样是运行约20年的老电梯,成都蜀都大厦电梯运行平稳,从1楼到30楼不到1分钟;太平洋百货春熙店的电梯,却明显老旧。原因在于,蜀都大厦电梯管理者和主要使用者都是四川蜀都大厦有限公司,公司设有专门的电梯维修小组,20年来,电梯的主要配件已全部更新;太平洋百货所在大楼的电梯管理者为成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太平洋百货曾多次与成商集团沟通更换或大修电梯事宜,但未达成共识。

【原因三】市场不正当竞争 维保难保质和量

“对物业而言,维保价格越低越好;对电梯维保公司来说,维保成本越低越好。”雷鹏指出,目前,电梯维保市场存在不正当竞争,一些维保公司以低价吸引物管公司签约,又在维保过程中偷工减料压低成本,让维保沦为形式。

华西集团省建六公司电梯分公司经理田长青认为,不当竞争是导致电梯维保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据他估算,每台电梯一年的维保费至少为5000元,而市场中存在不少2000元以下的报价。“按照规定,一个工人一年只能负责30台以下电梯的维保工作,但有些维保公司为了控制人力成本,一个人负责70-80台电梯,维保工作无法保质保量完成。”

而凭现有的立法规定和制度设计,对维保公司的监管也难以到位。目前,质监部门对电梯的监管主要是使用前检验并注册登记,发予合格证、年检、抽检等,“但仅靠抽查发现的问题毕竟有限”,雷鹏说:“为治理维保市场不正当竞争,质监部门曾与发改委协商设立维保价格门槛,但未被采纳。”

【原因四】业主共识达不成 维修资金难筹集

5月23日,本报报道了成华区文德路44号小区电梯坏了1年多无钱修的问题。对此,小区物管公司工作人员小姜表现得很无奈:“维修两部问题电梯要耗资近2万元,超出日常维保范围,必须动用维修基金。但有的业主不愿意签字,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租住户,没有签字权,拖到现在,签字的业主不到三分之二。”

对不同意动用维修基金的想法,业主赵先生有自己的考虑:“电梯轿厢里长期挂着广告牌,这些收入就应该用在小区业主身上,根本不需要动用维修基金。”另一位业主也表示,很担心物管公司借用维修电梯的名义侵吞小区的维修资金。

对此,文德社区书记刘中华很焦虑,“造成这样的局面,与物管公司长期服务质量差有关系,相互不信任,难以解决问题。”(记者 任鸿 李寰)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