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提供原动力
●截至目前,我省获科技部批复组建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有16家,总量位居西部首位。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和唯一性。
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危机也是发展契机……在刚刚结束的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被确定为全省转型发展、跨越提升的新动力。
当前,四川省已进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的发展阶段,只有改革创新才能破解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快我省发展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随着“三大发展战略”的提出,我省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劲号角!多点多极是总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是路径,创新驱动发展是动力,创新驱动将成为中国梦四川篇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期以来我省就是科技大省:我省拥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214家、企业科技机构171家,研发机构总数居西部第一;我省学科优势明显,在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核技术等领域30多个研究方向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但大不等于强。作为衡量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我省科技成果转化率依旧不高。“必须提高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应用的主体。”省科技厅主要领导表示,创新驱动发展,核心动力是科技支撑引领。实现创新驱动,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基于此,我省提出了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程、产业创新牵引升级工程、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工程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工程“四大工程”,作为四大工程的具体支撑,具有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特点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我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动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去很长时间,我国和我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组建,随着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主导作用的确立,更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依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组建。”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更有利于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握手”。
据介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工作任务是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化、系列化、工程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完成科技成果到产业化的工程化研究开发,实现从小试到批量化、规模化,单一企业应用到行业推广的全过程。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居西部第一位;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4家。初步统计,拥有研发人员28071人,其中高级以上研发人员2977人,2012年共计投入科技经费96456万元,拥有专利1624 项,转化科技成果9305项,实现技术性收入978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