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平常的周末。崇州文井江边的树荫下坐满了喝茶休闲的市民,大邑县西岭雪山上迎来了一拨又一拨客人。除了日历上的日期还能让人想起那曾经巨大的灾难,眼前的一切都如此生机勃勃、平和安乐。在这5年中,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方的援建帮助下,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胜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崇州、大邑继往开来再出发。
塔吊林立,钢筋耸立,崇州市经开区内热火朝天。而离市区不远的街子古镇,同样是一番热闹的景象,古街上店家林立,河边游客熙熙攘攘。
一个普普通通的初夏,一个日新月异的崇州。自2008年地震以来的5年,是崇州发展史上最不平凡的5年,是崇州经历挑战最大的5年,是城乡变化最快的5年……5年中,这个小城市已实现了蜕变重生,向着“产业新城,品质崇州”的崭新定位一路高歌。
电子产业引领 产业提档升级
往年的这个时候,崇州居民李莎早已奔赴深圳打工,可今年她却一直“待业”在家等待一个好机会:“听说捷普6月就会招人,我准备去试一试,也许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好工作。”
李莎口中的捷普集团是全球三大电子合约制造服务商之一,已入驻崇州市经开区,预计6月底就可实现一期试生产。依托捷普集团,崇州市确定了消费类电子及配套产业园规划。产业园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是成都地区三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之一。
目前,崇州已签约引进消费类电子项目28个,协议总投资约78亿元人民币;该市消费类电子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31亿元,增长118%。下一步,园区将紧抓全球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布局带来的重大机遇,依托成都强势兴起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优势,以差异化发展、协同化融合为基本路径,以龙头型、引领型项目引进建设为突破,抢占消费类电子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构建在成都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消费电子产业体系。
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崇州市经开区也实现了提档升级,实现了向省级园区升格,全面或超额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
体制机制创新 现代农业发展
1月11日,四川鹏华公司与崇州正式签约,将在崇州桤泉片区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建设川西坝子·水韵田园崇州市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区。该综合体涵盖崇州桤泉片区的桤泉镇、隆兴镇、燎原乡以及集贤乡、王场镇部分区域,2013年计划投资2亿元,完成综合体示范区展示区的建设,重点展示“川西坝子”民居形态、弘扬“川西坝子”乡土文态、构建“川西坝子”复合业态。据了解,该综合体建成后,将是四川目前最大的新农村综合体。
与庞大的综合体形成依托的,是崇州市10万亩粮食高产稳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涉及隆兴镇、桤泉镇、集贤乡、燎原乡、白头镇、王场镇、道明镇、济协乡共8个乡镇、57个村(社区)的5.36万户,预计用5年时间建成。该项目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通过实施格田整理、道路整治、沟渠治理建成高标准农田10万亩,打造集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农业扶持政策集成、农业科技集成推广、粮食规模集约生产和产村相融新村为一体的综合示范区。
无论是新农村综合体还是粮食高产高效综合示范项目,都离不开近年来该市以“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的体制机制创新。从2010年开始,崇州市探索成立了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核心,以农业公共品牌服务、农业科技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四大服务体系为支撑的“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记者 陈泳 摄影 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