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放缓 工业“含金量”为何不见少
一季度,四川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增幅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总量前8位的省份中排名第二,且增幅较1-2月回升0.1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对我省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对比来看,相较过去几年的高增速,出现减缓势头,但工业经济效益“含金量”不减。原因何在?未来走势如何?
现状:增速放缓利润回升趋势:从高增长向较快增长转换
“四川工业走势和全国情况基本吻合,但也有一些独立行情。”省统计局工业经济首席分析师杨先国认为,过去5年,四川工业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目前的增速放缓,可以被视为去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破万亿元大关后,开始从高增长阶段向较快增速阶段转换。
事实上,类似趋势在其他工业化先行省份也曾经历过。资料显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省,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之后,工业增速纷纷回落到10%至18%之间,且增势在金融危机后进一步放缓。
“值得欣喜的是,当前我省规模以上工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比以往更有含金量。”杨先国算了一笔账,今年1个百分点的增长,要产出100亿元增量,相当于新建投产4个年产值百亿元的超大型企业,或者40个年产值达到10亿元的工业企业。“换言之,今年我们规上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2010年增长2个百分点。”“含金量”更体现在工业经济效益上。
一季度,全国工业利润增幅比1-2月份回落5.1个百分点,而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13.9%,增幅较1-2月提高7.8个百分点。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表明,我省工业效益趋好与近年来进行的工业结构优化不无关系。
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在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产能持续释放的带动下,总产值增幅比全省工业增幅高22.8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0.9个百分点。计算机制造业在鸿富锦公司产能持续释放以及仁宝、纬创和联想带动下,总产值增幅比全省高27.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1.8个百分点。省统计局资料显示,上述2个产业总产值合计占全省比重达到12.5%,较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
“一些新技术产品产能进入释放期,也是影响未来工业经济走势的利好因素。”省统计局总经济师熊建中表示,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正在改变全省工业经济“版图”,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动力,并改变着我省工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生态。据预计,仅一汽大众一家,上半年整车整机产量就将达到29.5万台,产值达到340亿元左右。
现状:PPI同比下降但降幅收窄趋势:二季度新产能释放可期
14%,这是年初确定的全年工业经济增长目标,能实现吗?
杨先国发现,一些利好因素在显现。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晴雨表。3月,四川PPI同比下降1.7%,较前两个月的2.0%和1.8%有所收窄,这也是该项指标降幅连续6个月收窄。说明工业需求虽然没有明显改善,但下跌幅度在减缓。
此外,新产能持续增加也将支撑工业经济上行。数据表明,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成效正在逐步显现,除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制造业快速崛起外,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在不断扩充。
一季度,我省新投产并进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企业491户,拉动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3.4个百分点。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形成工业发展新的增量将是二季度工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二季度,我省还将新开5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推动5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竣工投产,力争上半年完成2200亿元技改投资。同时,还将抓优势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企业培育等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改善产业发展环境。
部分行业开始恢复性增长。一季度,我省黑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1和6.7个百分点。省经信委方面的信息也显示,重装产业订单出现回暖迹象,省内部分停产的钢铁企业、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经逐渐开始复产。相关人士认为,随着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逐步展开,水泥、建材等行业也将迎来需求增长。
目前,我省正加快研究实施丰水期富余电量消纳政策,加快项目和资金拨付、6月底前60%的省级工业发展资金拨付等,各种政策利好预计将给工业增长带来正面影响。(记者 董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