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各区(市)县新型城镇化率
一圈层
青羊区98.1%锦江区97.9%武侯区97.7%金牛区96.5%成华区95.3%高新区94.9%
二圈层
温江区54.6%龙泉驿区52.8%新都区51.9%郫县51.7%双流县45.6%青白江区42.7%
三圈层
都江堰市44.5%新津县35.0%彭州市34.7%蒲江县33.9%
大邑县33.7%崇州市32.5%邛崃市30.5%金堂县29.2%
成都市统计局昨(6)日发布的《成都市2012年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监测报告》显示,2012年在成都大力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牵引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成都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监测指标体系》,成都市2012年新型城镇化率达到60.2%,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853.99万人
达到城镇居民标准
此次新型城镇化调查范围为成都高新区、五城区、14个区(市)县城关镇所辖纯城镇居委会以及行政村范围内所有大中专院校的常住人口,区(市)县辖区内涉农社区和集中规模在20户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以及行政村范围内商品房楼盘的常住人口。
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1417.78万人。其中,有475个纯城镇居委会和行政村内大中专院校已经达到了新型城镇化标准,这一部分常住人口有563.53万人。此外,还有符合调查条件的2354个涉农社区以及农村新型社区,在这批社区里,市统计局在比照《成都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后发现,其中有2109个达到新型城镇化标准,达到标准的常住人口为290.46万人。
两部分达到新型城镇化标准的常住人口叠加,即得到了2012年全市达到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方式标准的常住人口共为853.99万人。由此计算出2012年成都市新型城镇化率为60.2%。
新型城镇化率
中心城区达到96.7%
监测报告显示,青羊区的新型城镇化率达到98.1%,位居全市各区(市)县之首。中心城区的锦江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高新区新型城镇化率也均超过90%。
“2012年成都加大中心城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尤其是‘北改’大大提升了成华区和金牛区的区域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质量,使得中心城区的新型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达到了96.7%。”上述负责人介绍,二圈层新型城镇化率为49.8%,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三圈层新型城镇化率为34.3%,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生活质量城镇化
去年提升最快增长5.3%
据介绍,成都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监测指标体系,与国际上单一的“人口城镇化率”的指标有所不同,是结合了成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该体系囊括了经济水平、人口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质量五大评价领域,共22个具体指标,“基本上能够科学地对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进行度量和计算。”
调查显示,这五大领域中2012年得分最高的是经济城镇化,得分为98.7;其余四个方面依次为人口城镇化(90.1分)、生活质量城镇化(90.1分)、基础设施城镇化(87.9分)和公共服务城镇化(73.1分)。公共服务领域得分位列最后,依然是制约成都新型城镇化率提高的最大瓶颈。
不过,生活质量城镇化在2012年提升最快,平均得分较上年增加4.5分,增长了5.3%,“这也是得益于大力度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北改’,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公共服务领域,在2012年提升幅度也比较大,平均得分较上年增加了3.3分,增长了4.7个百分点。(记者 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