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有媒体曝光了山东潍坊峡山区超量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生姜一事,引发市民关注。成都的生姜市场如何?有无山东“神农姜”?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识姜
-本地小黄姜
小黄姜就是泥巴姜,处理起来麻烦,但是平时买的人多。
-外省大姜
大姜个头大,表面干净,其中就有来自山东的大姜,餐馆和酒店喜欢用这种姜。
菜贩:外地大姜比本地小黄姜便宜
在成都红星路二段附近的一家菜市,天府早报记者看到数家干杂铺均有生姜出售。店主廖素英已在这里做了5年的生意,长期与生姜打交道,她介绍说,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两种姜,一种是本地的小黄姜,另一种就是外省的大姜,其中就有来自山东的大姜。“小黄姜就是泥巴姜,处理起来麻烦,但是平时买的人多。”廖素英告诉记者,大姜个头大,表面干净,餐馆和酒店喜欢用这种姜。“小黄姜现在的价格3.5元到4元一斤,大姜虽然来自外地,但售价却更为便宜,都是从五块石进的。”
农委:本地小黄姜可以放心食用
针对市民关注的“神农姜”事件,昨日记者联系上成都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他们主要对本地种植的生姜进行监管,目前成都市场销售的本地姜大多来自成都周边,“最近芦山、宝兴地震灾区那边的生态姜也很多,甚至滞销。”该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地姜的生产销售监管更加容易,不存在使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植的情况,市民可以放心食用。
对于成都市场的外省大姜是否有过量农药残留,目前尚不得知,本报将就这一热点问题予以追踪关注。
背景资料>>>
山东“神农姜”当地农民都不吃
据央视《焦点访谈》4日报道,山东潍坊市峡山区有些姜农使用“神农丹”种植生姜,其主要成分是一种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不能直接用于蔬菜瓜果。姜农介绍,之所以使用“神农丹”,是因为虫害厉害,不使用生姜会减产“一半以上”。
据了解,潍坊当地出产的生姜分出口姜和内销姜两种。因为外商对农药残留检测非常严格,所以出口基地的姜都不使用高毒农药。当地农民对“神农丹”的危害性都心知肚明,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他们自己根本不吃。
2010年有媒体报道,使用过神农丹的黄瓜,曾致安徽13人急性中毒。
天府早报记者 吴忧 综合法制晚报
相关新闻>>>
上海“问题羊肉”已全部查处
早报讯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昨日通报,公安部日前公布的江苏江阴制售假羊肉案涉及的“问题羊肉”在沪销售情况已查清,涉案9家个体小熟食店被查处,问题产品已全部销毁。
公安部3日公布,江苏江阴犯罪嫌疑人卫某等,以狐狸、水貂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制售假羊肉,并销往江苏、上海等地。
连日来,上海相关监管部门现已查明证实:犯罪嫌疑人卫某制售假羊肉后,由其本人将羊冻等熟食产品以上门推销的方式,销售给上海农贸市场内的9家个体小熟食店。据统计,涉案“问题羊肉”制品共计70余公斤。今年1至2月间,这9家小熟食店均被江阴警方查处,其中2家店的经营人员被江阴警方刑事拘留后转为取保候审,问题产品已全部销毁。 (据新华社电)
新华时评>>>
不要再让百姓“以身试毒”
“病死猪”“老鼠肉”“‘神农丹’毒药姜”……短短几天里接连曝光的问题农副产品,一起赛一起令人触目惊心。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对涉案商户进行查处,相关省份开始追踪问题产品流向,但人们仍不禁要问:食品领域为何屡让百姓“以身试毒”?
从新近发生的几起问题农副产品案件看,涉案人“造假”“藏毒”的手段并不怎么“高明”,监管并不缺乏检验手段。只要查一下肉联厂原材料的检疫证明、辨识几家餐馆牛羊肉的真伪、抽检几次市场上蔬菜的农药残余,就足以让问题产品无处遁形。
商户“造假”固然有道德沦丧的内因,但监管部门的疏于监管也难辞其咎。“一阵风”式的检查整顿,难以根治食品安全问题。如何使所有食品生产经营者都能守法,监管部门真该好好动动脑筋了。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