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打车应用软件在四川登陆

打车应用软件在四川登陆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07 11:17:35

手机一点 两分钟叫来出租车

将打破出租车与乘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出租车空载率

风靡“北上广”的打车软件已悄然在川登陆。

5月伊始,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e达招车”等国内知名打车应用已入驻天府软件园。今后,市民只需掏出智能手机,动动手指头就能叫来出租车。

目前,仅苹果 App Store中的打车软件就有近20个,而开放的安卓平台中则更多。

这种被网友称为“打车神器”的应用软件究竟能给我们带来多大方便?这类应用技术的前景怎样?记者对此作了体验和采访。

记者体验

两分钟叫来出租车

昨(6)日下午2点左右,记者在成都高新区天晖路附近站了10分钟左右,没等到空车路过。尝试一下打车应用!手机界面显示:附近有8辆出租车,“最近的出租车530米,大约两分钟可达”。点击“开始叫车”,按照提示输入终点,提交订单。过了大约三秒钟,出现提示:“已有司机接受订单,请做好上车准备”。正准备“确定”,就接到一姓孙的出租车司机电话,表示愿意接单。两分钟后,孙师傅出现在面前。

“上月中旬我们就正式在成都推广,目前注册的成都司机已突破600名,每天实时在线的司机有100多名,有上线记录的司机200名。”“e达招车”的开发者北京爱车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许远介绍,“乘客的注册人数超过了上千人。”许远认为,打车难问题在全国比较普遍,成都也不例外,此类软件应用前景广阔。

出租车司机其实有着相同的感受:早晚高峰时不愁活路,但车速缓慢,效率不高;其他时段,在城区里就要靠运气才能拉到乘客。“每天有两三成时间在空载。”孙师傅说,打破出租车与乘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安装软件的动力。

盈利模式

叫车费和司机分成

目前,四川市场的打车软件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在北京及沿海一带,打车软件市场已进入“短兵相接”状态。成都高新移动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张正刚表示,采用手机应用,功能及用户群体明确,此类产品正受资本追逐。

北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是比拼商业模式和服务。目前,打车软件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在线支付和现金支付加价费。“e达招车”采取的是支付宝、网银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许远介绍,这样的付费方式,一是可以让软件开发者和司机更方便快捷地分成,二是可以对叫车的乘客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防止叫车过后爽约,其叫车费会被冻结打到司机的电子账户。“我们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和司机分享叫车费。”许远进一步解释,“现在每笔超过5元的叫车费,我们都将从中提取两成。”是否愿意支付叫车费用或者支付多少,完全由乘客自己通过软件设置决定,“如果你不支付叫车费用,可能就没有司机愿意过来接你。遇到很多人一起抢车,则可能出现竞价叫车,付费越多越有可能打到车。”

软件开发方还针对司机和乘客提供了相应补贴,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使用该款软件。许远不愿透露前期投入金额,“什么时候能盈利,关键看市场的发展。”

上述投资人表示,如何降低在线支付难度、如何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是打车应用软件开发者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市场培育

先抓住年轻人

打车软件通过加价叫车的方式,让多方获利:乘客解决了打车难问题;出租车司机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空驶率,也能一定程度缓解交通拥挤。

张正刚认为,成都要鼓励类似创新技术的应用。软件应用公司可通过对年轻的出租车司机及乘客的培训和引导,抢占市场。

作为成都市场的先行者,爱车宝先期在加油站、加气站或者路边饭店等出租车司机聚集地进行推广,许远说:“市场需要慢慢培育,第一批司机从这款软件获利后,口口相传,自然会带来更多的司机下载应用。”

目前,成都市场已有“e达招车”、易达出行、摇摇代驾等应用软件。然而,在同一个城市中,苹果App Store中的同一细分领域应用软件,最终能存活的仅有1-2家。“如果说早期的竞争是产品的竞争,接下来的第二阶段、第三阶段依次是用户及资本的竞争。”张正刚说,一个成功的应用软件,其市场占有率至少是60%-70%,投入的资本按千万级,甚至是亿级计算。(方圆 记者 曾小清)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