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凌晨,尖锐的口哨声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芦山县宝盛乡玉溪村村民李冬梅,她立刻爬起来跑出帐篷。几分钟后她见没有异常,又回去接着睡觉。早上,李冬梅才知道1日凌晨2点14分,芦山宝兴交界处又发生了一次4.1级余震。
这个离“4·20”芦山强烈地震震中很近、受损严重的村子,在4月25日就完成了帐篷区的搭建。两个帐篷点附近有好几处次生灾害隐患点,但有专人在隐患点和帐篷区24小时值守,地震阴影在村民心中渐渐变淡。
吹哨敲锣防范次生灾害
这次“4·20”芦山强烈地震,玉溪村受损严重。记者在现场看到,玉溪村帐篷区背后的马牛山上,山体因地震坍塌裸露了一大片。村支书高洪学介绍,在帐篷点附近的马牛山、金鸡峡以及牛家坡等地,有好几个次生灾害隐患点。不过,5月1日凌晨的这场余震,很多村民照常在帐篷里呼呼大睡。李冬梅笑称,“有专门的人在山上守,不怕。”
原来地震后为防范次生灾害,当地相关部门迅速对隐患点进行了摸查。玉溪村的党员成立了抢险救灾组,8位成员24小时轮班在隐患点附近值班。如果这些隐患点出现塌方、泥石流、或者掉落飞石,就用4面铜锣及时提醒村民撤离。这几天,政府派发的手摇式报警器也将送抵玉溪。只要有情况,报警器的声音两公里外都能听见。
与此同时,由村民组成的9个“哨”兵,也24小时值班吹哨。村民刘昶说,“他们相当负责,4月30日上午11点过吹了一次,结果晚上又吹了。虽然影响休息,但心里踏实了。”
专人监督物资阳光发放
“李子权,水两件,白菜两棵,酱油一瓶……”每天上午,玉溪村都会给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
在玉溪村村委会墙上,一幅救灾物资“八不准”的通知旁,写着两个举报电话。从乡里派下来蹲点的工作人员骆国林,负责监督村干部发放物资。村里人可以自荐村民监督员。玉溪村4个组,这次每组推荐了一位监督员。只要有物资运达,就可以到现场监督下货和核实清单。这样,每位村民可以领到多少物资,大家心里一清二楚。并且,每位领取物资的村民,在物资领取单上要按指印。记者在村委会看到,这些按过指印的物资发放单已有几十页,它们将分批整理上报乡政府。
用背篼把物资领回帐篷后,70岁的李子权大爷连连对记者夸赞“党的政策好!”他说,现在物资基本不缺了,就等着哪天能把房子修好。
打算把水稻秧苗栽下去
临近中午,李文琼在帐篷外引燃炉子,开始生火做饭。一旁的高在猛、李在锦等3家人,已经在搭伙吃饭,折叠式饭桌上有腊肉、炒白菜、黄瓜汤。附近,有人在用砖头砌简易灶台,有人在接水管洗衣服。
5月5日,李文琼一边做饭一边说,前几天大家忙着从房子里抢东西出来,搬家,啥都没顾上。现在住进帐篷了,还是打算种点玉米。另几户村民则计划着等水利设施恢复,还是要把水稻秧苗栽下去,“我们不能光等着,还是必须恢复生产。粮食种下去了,来年肚皮不挨饿。”(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