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生命的续章——平凡英雄张磊的正能量冲击波

生命的续章——平凡英雄张磊的正能量冲击波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03 09:36:14

记者 李梦媛 董世梅段玉清 吴晓铃

4月20日,年仅25岁的“80后”青年张磊,在参与“4·20”芦山强烈地震救援过程中,不幸罹难。

一首青春之歌,戛然而止在最高亢的音符上。

时间来到4月27日上午9点30分。广南高速公路多扶出口,已经聚集了上千群众。手捧黄菊,胸别白花,人们排成长队,静候在高速公路出口两侧。这一天,张磊的骨灰,在家人同事的陪同下,回到了家乡。

在乡亲们静默的注视下,张磊的灵车缓缓驶过。

“抗震英雄张磊一路走好!”“南充有你而自豪,南充因你而骄傲!”人群中,人们拉起白底黑字的横幅,为英雄送别,也为英雄喝彩。

这一刻,这首未完的青春之歌,在蜀中大地合奏鸣响。

青春之歌 未完待续

“丽梅你好,我是《南充日报》记者邓斐,请问我可以……”

当眼前这位姑娘、张磊的妻子闻声抬起头来,邓斐的心不由一颤。一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挂满泪水;一双大眼睛,充斥着红血丝;额角,凸起浅浅的青色血管。要怎样的哀痛隐忍,才有这般无声的哭泣?

邓斐收回了采访请求:“我可以抱抱你吗?”

她知道,这一刻,任何言语安慰都很苍白,唯有紧紧的拥抱,才是莫大的力量。

此刻,同样感受到力量感召的,还有张磊所在单位——四川路桥集团路航公司的同事们。

24岁的朱剑是福建人。这段时间,他每天下班后都要给父母打个电话,聊聊家常。“张磊一直很孝顺,出事前还给父母都打了电话。”他说,张磊告诉他的第一个道理,不是如何成为英雄,而是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平凡人。

路航公司党群办主任杜盼则在公司100多名团员的“异动”中感知张磊冲击波。有人牵头建了一个“路航青年微信群”,将驻扎在成都的十六七人聚在一起。从4月22日得知张磊事迹至今,这个群每天都会传出请缨上前线的请求。未能前往前线的,则在追问:“在后方,我们能做些什么?”

其实,年轻的人们已经在用实际行动作答。王大鹏是这个微信群的成员之一,他和办公室的几个小伙子一起到武侯区流动献血站献血;还有的微信成员自己掏钱买好了牛奶、矿泉水等物资,托救援组织送往灾区;还有人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主动放弃休假,在办公室值守。“有人说,我们‘80后’是没有理想的一代,灾难让我们认识并证实了自己同样拥有像前辈们一样的闪光品质。”朱剑说,当年的夹金山,留下了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时隔近80年,同样的地方,红军精神在张磊身上再次被诠释,而且还将被更多人诠释。

奋进旋律 愈挫愈勇

张磊,牺牲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4月20日深夜,他出事的消息通过卫星电话传回单位设在灾区的指挥部。“继续前进!”四川路桥路航公司董事长蒋兴月声音颤抖,下达指令,“必须尽快抢通生命线!”“坚决服从命令,保证完成任务!”卫星电话那头,泪水还在流淌,余震还在抖动,呼啸的冷风裹挟着沙石打在救援队员脸上。可是,谁也没有停下脚步,因为早一分钟抢通道路,灾区群众就能早一分钟得到救助。

4月21日下午,灾区生命线省道210线全线抢通,为了这90多公里的道路,张磊生前所在抢险队,整整奋战了一个多昼夜。“张磊和我们一起出发,却没能一起到达。”同为装载机操作手的徐汇权红了眼眶,“一想到他,就再没有丝毫畏惧,没有丝毫退缩。”

目前,分秒必争的抢通阶段已经结束,路航公司仍有2台装载机、2台挖掘机、2台运输车和10多名抢险队员在灾区集结待命。“这批和张磊一起挺进灾区的抢险队员,都不愿意撤回,主动申请留在灾区,继续战斗。”蒋兴月说,截至4月23日,经过交通人的合力拼搏,地震灾区的所有乡镇全部打通环形道路,每个乡镇确保有两条以上的生命通道。芦山、宝兴两个县96个村庄的道路,除3个村庄外均已打通。在接下来的保通阶段,所有进入震区的抢通施工队伍将确保人员不撤、设备不撤,一方面继续做好已抢通道路的道路拓宽、除险工作,另一方面,防范由于次生灾害、雷雨天气造成的新阻断,做到随时坍塌、随时清理,确保生命通道安全畅通。

4月26日,共青团四川省企业工作委员会追授张磊同志“四川省国资系统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号召全省国资系统各级团组织学习张磊。省国资委群众工作处处长李文东告诉记者,这是省国资委成立以来,首次追授省国资系统优秀共青团员,“我们希望更多的国企青年能够受到鼓舞,在灾后重建中勇挑重担。”“立足本职工作,这应该是对张磊最好的学习。”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团委副书记曾勇介绍,目前,公司的青年突击队员们都在一线为灾区安全、平稳地输供气努力工作。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这些青年突击队员翻山巡查设备设施,力争尽快恢复芦山、天全、荥经等地天然气供应。

张磊来过,张磊不曾离开。他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大家奋进的前路照亮。

英雄乐章 集结奏响

在灾区,张磊的精神还指引着很多素未谋面者。

在路航公司党委书记赵志鹏的印象中,年轻的张磊“平日里其实挺普通的,和大家没什么不同”。

然而,大灾大难面前,这样一位普通青年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却让人动容。“他是一位平凡英雄,是我们身边的英雄。”赵志鹏说。

身边的英雄还有很多。

5月2日一早,苏春玉就在芦山县人民医院对面扎起帐篷,搭起锅灶,熬起了中药。“免费送药咯!”苏春玉开始吆喝了。

苏春玉是芦山县太极大药房的老板。震后,在医院做了几天义工的苏春玉敏锐地发现了医院面临的问题——伤员太多,药不齐。“反正店里现在的生意不好,还不如把药品拿出来送给受伤的人呢。”

有了想法,苏春玉立马行动起来。清点店铺内的剩余药品、搭帐篷……4月27日,苏春玉的免费送药点开张了。“现在免费赠送的主要是藿香正气液、抗病毒冲剂等急需的药品。”此外,苏春玉还自己开了一个抗病毒的中药方子,在药品赠送点熬起了中药大锅汤。

几天时间,苏春玉共赠送了将近1万元人民币的药品。“张磊都献出了生命,我这点儿药又算得了什么?”苏春玉说。

如果说,张磊用生命诠释了抗震救灾的伟大情怀,如今,英雄陨落,梦在起飞。

看到陈继飞时,他正在芦山县人民医院附近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先锋社区服务站忙碌着。

今年21岁的陈继飞是德阳警官学校心理咨询专业大三的学生。地震之后,接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邀请,陈继飞的老师带领学生来到灾区为受灾群众进行心理抚慰。

“从26日到30日,每天和老师对灾区的小朋友进行心理救助。”与其他志愿者相比,陈继飞更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让陈继飞印象最深刻的是,芦山有个15岁的留守儿童,地震时一个人在家,受到严重的惊吓。陈继飞和老师根据情况,对儿童采取了相应的救助措施。“这几天她还主动找到工作站呢,恢复得很好。”

说起张磊,陈继飞沉默了几秒,“其实,每个来这里的救援者、志愿者都做了最坏的打算。”一个“张磊”已经逝去,“余下的我们依然还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踏踏实实为灾区做一些事情。”

大多数的救援者和志愿者,我们无从知晓他们是谁,可这一刻,我们都知道,他们是为了谁。

总有一天,记忆走远了,但精神不会,它将在川人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四川需要更多的张磊,中国需要更多的张磊。

记者 李梦媛 董世梅段玉清 吴晓铃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