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抗击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害纪实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遭受7级地震。五年前遭遇过汶川地震的四川再次受到重击。总部在成都、项目工地分布在四川多个地区的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迅速将队伍开赴震中芦山县城。危难时刻,充分展示了央企大型国有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的风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央企“共和国脊梁”的概念。
主动请缨
四川雅安,是中国雨都、世界首只大熊猫的发现地,流传着“女娲补天”的千古传说,而“雅女、雅雨、雅鱼”又是她的名片。
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被突如其来的地震震惊了。地震发生后,曾在5.12汶川地震中损失巨大,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大显身的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党委书记陈涛、董事长兼总经理徐明新立即向四川省国资委、成都铁路局请战,两位主管领导在请战中表示:我们是国有企业,我们的项目就靠近灾区,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请尽快安排我到灾区救援。
随后,二十三局集团立即成立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前线指挥部,由三公司相距芦山10公里的雅安上里古镇项目部组织队伍赶赴灾区。
三公司雅安项目经理周克静和书记刘广刚立即召开抗震救灾动员大会,率先组织110多民员工参加抗震救灾,和二三百人的预备队。同时,项目副经理杨怀立即调拨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二十多台(套)大型设备和工具,整装待发。
出发前,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牛生要求参加抗震救灾的队员们:“急灾民所急,想灾民所想,以最快的速度,挺进灾区救援。”在危难时刻,这支浩浩荡荡的抗震救灾突击队向震中挺进。
走向震中
三公司副总经理苏前龙脑海闪现了五年前汶川地震的一幕幕镜头,那时,他就是冲锋在前的救援干将,她待着自己项目的兄弟,在救灾中顽强拼搏,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当地民众的赞誉。此刻,想到又有这么多兄弟姐妹生遭受灾难,他立即叫上司机向灾区赶去。他被三公司任命为现场救灾指挥。
一路上,他不时叫司机“快点!快点!再快点!”苏前龙深知,早一分钟,就有可能多抢救一名受伤同胞的生命。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地震发生后,由于从周边县市赶往灾区施救的车辆特别多,一时间道路拥挤,车辆受阻,苏前龙被迫迂回前行,绕道雅安荥经县。这里离震中的芦山县只有五六十公里,可是,这里还是因地震次生灾害,导至山体滑坡,道路堵塞,怎么办?他急中生智,招呼一辆“摩的”,紧急向地震中心的芦山县赶去。就这样也是一路避让山体滑坡而走走停停,竟然行程4个多小时,于4月20日23时才赶到芦山县。
与此同时,三公司雅安项目部首批抗震救灾突击队员们于11点向震中的芦山县开拔,由于飞仙关交通堵塞,被迫绕行荣经县、天全县,绕道10个小时,辗转来到震中芦山县。平时雅安到庐山只有三四十公里的路程,竟然绕道120多公里,于当晚22点才到达震中芦山县。
抗震救灾突击队员们赶到达芦山县后,发现满目疮痍的县城。他们不顾旅途疲劳,在夜幕下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中,搜救被困灾民,帮助搭建临时居住棚户,直干到次日凌晨,已到人困马乏时才稍作休息。为解决生活自救,没有生活用水,队员们就用自来水解渴,啃方便面充饥,困了就露宿街头、依靠货车货箱和衣而睡。由于来的匆忙,有的队员只穿了一件背心就赶到灾区。加之当晚芦山县遭遇的低温天气,有的队员身患感冒,有的队员因着凉拉肚子。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直到4月21日,他们才吃上热食……记者采访时,队员们说,现在使用的这顶帐篷,是第二梯队人员送来的,才有了遮风避雨的暂休之处。
在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4月21日一大早,二十三局抗震救灾突击队接到芦山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先后为先锋村受灾群众抢救床垫、棉被、箱柜、锅盆等生活用品数以千计;紧急抢出四川盐业公司雅安分公司仓储的数十吨食用盐等物资。
当日11时,当芦山县抗震救灾突击队的人手吃紧时,三公司副总经理苏前龙,紧急从甘孜州丹巴县关州水电站项目抽调30多名抢险队员赶来助战。队员们不仅要长途跋涉280多公里,而且要翻过海拔4千多米、高寒缺氧的夹金山,行程近7个小时的山路,才赶赴芦山县,与先前队员顺利会师。从而使三公司参加芦山县抗震救灾突击队的人数达到了140多人。
在72小时生命救援黄金期里,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抗震救灾突击队员们闻风而动,一切为了救援,哪里有灾民,哪里就有他们奋战的身影,这种血浓于水的同胞情结,在伟大的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筑起了一道抵御大灾大难的长城。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三公司雅安项目部、关州项目部书记刘广刚,这位憨憨的汉子简直就是当今 “铁人”。他在芦山县先锋村抢险中,不慎被炉灶上沸腾的水烫伤了双手,他竟忘了疼痛,当工友们发现他被烫伤时,才知道受伤。在淡淡一笑中,他告诉记者“当时我只是一门心事想抢物资,哪顾及得了疼痛呀!”记者发现,刘书记双手烫出了6块硬币般大的水泡。
战略转移
地震无情,人间有爱。当抗震救灾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接近尾声时,三公司第一批抗震救灾突击队队长、雅安项目部经理周克静,积极响应三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牛生,党委书记李治强的要求,急灾民之所急,想灾民之所想,实行抗震救灾战略大转移,由前期救人和物资转为帮助灾民搭建帐篷,搬运生活物资,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工作。
抗震救灾中,三公司副总经理苏前龙和项目经理周克静、书记刘广刚率领的雅安、关州项目部的突击队员们,组织的机械设备队伍到灾区后派上了大用场,成为帮助灾民平整场地,搭建帐篷,打通道路,抢运生活物资的生力军。这支驾驶的重型装备的救灾队伍,还在上里古镇出动装载机、自卸车清理道路搬运物资,平整场地搭建帐篷安置灾民。
据抢险队员杨友刚介绍,4月21日,在震中的芦山县先锋村抢运灾民的床垫时,突然遭遇强烈余震,这是他们赶赴灾区后遇见的最大一次余震,震掉的砖瓦碎渣不时砸到抢险队员。但是,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有一份力量,就帮灾民多抢救一些物资,把损失降到最低。
4月22日,二十三局集团公司抗震救灾突击队在雅安市雨城区上里古镇箭杆林村和七家村驾驶装载机、自卸车,出动45名突击队员帮助村民平整场地,搭建帐篷。同日15时,三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刘牛生赶赴救灾现场,亲切慰问救援突击队员、指导救灾。慰问组为一线队员送去了药品、工作服,以及食物等生活和抢险救灾用品。领导的慰问关怀,给一线抗震救灾队员以极大的鼓舞。
4月23日,是地震发生后的第4天。按照当地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三公司雅安项目部的116名抗震救灾队员,一大早,就动用装载机2台、自卸车6辆,与救灾子弟兵一道为上里镇箭杆林村、庙圷村、七家村、共和村的4个灾民安置点平场地、填防水砂、搭建帐篷、挖筑排水沟,为灾民搬进床垫、棉被、家电、箱柜、锅盆等生活用品,帮助安置灾民。10时30分,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领导到灾区检查指导救灾工作并慰问受灾群众,当看到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抗震救灾的员工正在忙碌着搭建帐篷时,向他们表示了亲切地慰问和诚挚的谢意。
当地灾民对抗震救灾队员们的无私救援心怀感激之情,激动地说道:“感谢党!感谢政府!谢谢中国铁建,再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新家园!”
随着抗震救灾队员们的转战,先后在雅安雨城区和芦山县的沟沟岔岔,把泥泞的草地被平整成崭新的灾民安置点。放眼望去,一顶顶天蓝色的救灾帐篷,好似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灾民再造一座座赖以生存的临时家园,慰籍他们受伤的心。
爱心无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4日,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抗震救灾突击队,在5日的酣战中,累计参战人员近300人;动用自卸车、装载机、挖掘机等大中小型机具79台(套);铁锹、撬棍、十字镐近200把;帮助灾民抢救生活用品4000余件,搬运物资重量超过60吨,累计价值超过300万元;在安置点平整场地5500多平米;挖筑排水沟4200余延米;搭建救灾帐篷近145顶、帮助灾民搬家近200户。
25日,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在芦山震中的救援突击队撤回项目,第二批搭建安置板房的队伍整装待命,准备为芦山县搭建过度板房。
在芦山县城忙于救灾的同时,所处上里古镇的项目部,积极帮助镇上抢险救灾。大军撤回后,他们又组织人员继续帮助清理废墟。为了事镇上孩子们早日复课,他们出动机械、人员,拆除鸡舍,清理场地、搭建临时学校。
26日,早饭刚过,项目自发组织捐款,共筹集善款15000元,他们把这些善款送到镇上、交到灾民手中。同时,又购买了2000斤大米、510斤食用油、181斤猪肉,送到镇政府。副镇长李中华紧紧地拉着项目经理周克静的手说。“你们不怕危险为灾区人民抗震救灾,而且还为我们送来了重情厚礼,非常感谢!”
他们这才顾及自己的项目。项目因为地震,工地很多地方需要加固,于是他们首先给1号动、2号动进行加固,准备复工,开始正常生产。
中国铁建二十三局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的情怀,地震中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铁兵精神,受到灾民高度赞誉,受到地方政府高度肯定。他们的事迹感动了项目所在地上里古镇的民众,26日,镇政府领导给他们送来“无私捐赠彰显大爱,情系灾区造福社会”的锦旗,以表达感激之情,27日,四川省总工会在救灾现场,授予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三公司雅安项目抗震救灾“工人先锋号”!(官国强、刘渝、蔡崇金、马鹏飞、陶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