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频道4月25日电 通讯:面对灾难的坚韧与从容
(新华社记者金小明、侯大伟、吴丹)
仅仅距8级汶川特大地震5年,一场7级的芦山强烈地震又在四川盆地发生了。尽管在这块多灾的土地上,人民遭受了天灾无情的苦难,但我们在灾区的日日夜夜里,耳濡目染所感受到的,不是无助与绝望,而是人民应对大灾的自信与从容。灾区人民就像生命力顽强的种子从不对瘠土唱诅咒的歌,他们的凡人善举彰显出人性的光辉。
人民用自己的双手谱写生命救援之歌
清晨,大地颤抖了。
不到4小时,我们就到了芦山,沿途除了络绎不绝的各种救援车队外,还有许多摩托车载着受灾群众从我们身边飞驰而过。当芦山县龙门乡红星村47岁村民杨文林骑着摩托车冲回家时,自家的房屋已变成堆满横七竖八木条、砖块的废墟。他整个人扑上去双手死命地扒刨着,同时从喉咙爆出一声声嘶哑吼叫:“孙儿,我来了。”
在杨文林回来之前,已经有10多个妇女在这废墟上扒刨着,她们都是老杨的邻居,从自家垮塌的房屋中逃出来之后,顾不得收捡废墟里的财物,纷纷跑到老杨家参与救援。废墟下躺着老杨的老婆和孙子。
虽然只是两层土木结构的小楼,但对于赤手空拳的他们来说,与坚硬的砖块瓦砾搏击无疑都是血肉考验。经过一个小时左右时间的挖掘,祖孙俩相继被救出,由于得到及时救治,两人目前都已经平安回到家中。
我们亲身参与了汶川与芦山两次地震报道,目睹了这两次灾难的生命救援的不同特点。汶川地震是无论城市乡村、民居公房,所有建筑无一幸免,生命救援主要靠专业救援,芦山地震毁损大多是村镇老旧和自建简易民居,生命救援主要靠群众自救和互相帮助。
家住宝兴县的黄宗敏在废墟中徒手将儿子救出后,听到儿子“爸爸,放心,我闭着嘴,用鼻子呼吸呢。”忍不住哭了。地震中,黄宗敏3层楼的房子被地震夷为平地,10岁的儿子不幸被埋在废墟中6个小时,因为担心挖掘机会弄伤废墟里的儿子,黄宗敏徒手挖掘,双手血肉模糊,两条腿也多处被砖头砸伤。“人在,希望就在。”黄宗敏摊着血肉模糊的双手说。
这样的故事在灾区俯拾皆是。受灾群众在灾难中总是看到希望,他们总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宣示着中国人民的坚韧、从容与自信。
住在芦山县城老东营巷7号的张振群和他的母亲在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腿、背都被垮塌的砖头砸伤了,是他们自己挣扎从废墟中爬了出来,在医院简单包扎了之后,就回家了。在县医院门口,我们问他为何这么快就出院,张振群说:“不是重伤员就别占着有限的医疗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