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寻水记——芦山“420”地震供水饮水问题追踪

寻水记——芦山“420”地震供水饮水问题追踪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4-26 17:18:37

新华网四川频道4月25日电 题:寻水记——四川雅安芦山“420”地震灾区供水饮水问题追踪调查

(新华社记者杨三军、周相吉、许万虎)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一场7.0级强烈地震突袭四川雅安芦山县。地震造成灾区供水中断,城乡居民饮水困难。芦山告急、宝兴告急、天全告急……一场供水保卫战随即打响!

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的生物均不可或缺,人更是如此。在大灾面前,饮水问题为何总是让人揪心,供水设施有哪些软肋,灾区的供水抢修进展如何,群众的饮水解决了吗?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追踪调查。

水、水、水……灾区饮水告急

24日上午,记者在芦山县体育馆一处3万人的灾民安置点看到,不少受灾群众正提着水桶穿梭在体育馆游泳池附近的供水点取水。

居民王文丽说,地震之后,大家都是从游泳池里直接取水,直到22日早上部队开来净水车之后,才用上干净水,目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除了做饭以外不敢乱用,到现在我还没换过一件衣服,也没洗过一次洗澡”。王文丽扯着自己的衣服说。

离安置点不远处,就是游泳池的大门。记者看到,游泳池入口处挂有一张告示,上面写着“应急水源,严禁进入”。

旁边三辆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的野战多功能净水车正从游泳池抽水,净化后的饮用水沿管道输出至几个临时布袋蓄水池里,不少人提着水桶取水或在边上洗衣服。

“净水车从早上8点到晚上21点为周边灾民供水,首先保障群众饮水需要,其次才能顾及到洗衣服、洗澡等问题。”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科研部副部长顾宏波说,按照目前每天6吨的净水量,游泳池的水最多还能维持10天,之后就得从外面取水净化了。

在芦山县城东社区灾民安置点,灾民李文清的帐篷里显得有些凌乱,用塑料袋装的白菜、豌豆、猪肉零星的散落在一张开裂的木桌上,但并没有开火做饭的意思。

“现在煮饭都得省着用水,洗澡更是不敢奢望。”李文清手里拿着三个空矿泉水瓶说,前几天根据居委会安排,她家领到了10箱12瓶装的矿泉水。但是烧一壶开水就要用去5瓶,下次发水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所以用水要特别节省。

记者发现,在这个安置点里,大部分人都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居民唐娟说,为了节约用水,她早上和中午都只吃干粮,只有晚餐才会开火做饭。

“前几天,我们都是到河边取水用,但那里的水太脏了。” 唐娟说。

据了解,芦山县县城的三个水厂均损毁,下辖的9个乡镇有76处供水设施在地震中遭到损坏,其中重度损坏45处,导致8万人饮水困难。

记者随后来到受灾较为严重的天全县新华乡,乡长封炳林告诉记者,新华乡10个行政村的7000多人,只有永安村500多人由新华供水站供水,其他村庄主要水井和山上的泉水。

“地震发生后,我们已经告之村民,生水一定不能直接饮用,必须烧开才能喝。”封炳林说。

新华乡新华供水站负责人杨井勋说,供水站有两个水源点,在地震中均受损,其中一个水源点经过抢险修复,并于24日上午恢复供水,但是水量较小。记者在供水站看到,里面的设施比较简陋,从山上引来的水经过过滤沉淀后,加入少许二氧化氯消毒液即输出供不。

新华乡政府所在的永安村虽然已恢复了自来水供应,但是当地村民还是心存顾虑。村民杨志强依然坚持接井水来用,“地震没几天,乡里供的自来水里还是不放心。村里的有口老井,地震前两天水很浑,这两天变清了,感觉比较稳当。”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function turnpage(page){ document.all("div_currpage").innerHTML = document.all("div_page_roll"+page).innerHTML;}</script>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