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频道4月24日电(记者王婧嫱 张铖 韩淼)虽然芦山地震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已经过去,但搜救仍在继续。多次参与地震救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卢世璧提醒救援人员,一旦发现幸存者,要注意地震中的挤压综合征,合理施救。
所谓挤压综合征,是指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在遭受重物长时间挤压之后,一旦解除压迫,人体出现的肌肉缺血性坏死和以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
卢世璧说,对于长时间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发现后应该立刻向其输液,输入碱性物质,否则其体内积聚的毒素在解除挤压后突然释放,幸存者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死亡。
卢世璧说,地震中人员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被建筑物倒塌散落的尘土掩埋窒息。因此,在救援时,如果发现露出的人脚,不要从下至上挖土,而要立刻转向被埋人的头部,让其头部能尽快露出。
卢世璧建议,救援人员和其他人员也不要去太多。他说,救援人员过多会消耗很多水和食物,反而对救灾起了反作用。
83岁的卢世璧从1966年邢台大地震,到1975年营口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又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每次都身临救援现场。
“地震是不可避免的,但有些伤亡却是可以避免的,”卢世璧说。中国在紧急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进步,尤其是在医疗方面,但仍要防患于未然,提高房屋质量,普及医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