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频道4月23日电(熊小黠)天刚亮,担任宝兴电网大半抢修任务的绵阳电业局抢险队队员已经集结完毕。
“今天抢修龙穆线断损电线,施工地点在半山腰,飞石风险很大,大家注意安全。”队长袁明友交代抢修任务。
记者随抢险队一起出发。在宝兴县城附近一座高山脚下,抢险队下车步行上山。高山陡峭,云雾缭绕遮掩山顶,塌方在山体上留下一块块黄斑。上山只有一条巴掌宽的小道,被繁密的树草遮蔽,小雨让小路更加湿滑。
抢险队员扛抬着绞磨机、钢索、铁锤,一步一步往上爬,时有队员脚底打滑,引得旁边队员慌忙帮扶。
在半山腰,记者来到了抢修地点:一座30多米高的输电塔。输电塔下,塌方而下的乱石堆积,旁边一棵碗口大的树被砸得粉碎倒地。
清理掉塔底的落石和杂树后,20多名抢修队员立即开始抢修。一名队员专门警戒飞石,两名队员爬上高高的铁塔顶端作业,其它队员布线、拖线,一片忙碌。
“注意落石!注意检查地线!注意是否带电!注意绑好安全带!”袁明友不时向队员大声喊道。
记者注意到,很多队员三四个小时都没喝上一口水。中午,队员们拿出自带的饼干、矿泉水,就地解决了午餐。袁明友告诉记者,队员们已经吃了三天干粮。
“吃干粮,睡车上,白天还有繁重的体力劳动,队员们都很疲劳,体力开始下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没有一个人逃避。”袁明友说。
下午,一条电线掉在湍急的河水中,抢险队员在三四米高的河堤上爬上爬下,与同伴之间用大声呼喊来沟通协作,很多队员声音都嘶哑了。
河边的公路上,落石都没来得及清理,公路旁边的一段围墙,落石在上面打出一个个洞。通行的车辆行人都匆匆而过。抢险队员徐海整天都在这段路边抢修,他告诉记者,紧张的施工作业,让他忘记了落石,忘记了害怕。
受损线路另一端的输电塔,在大河对面的山上,坡度几乎垂直。袁明友告诉记者,在地震受灾,专业设备无法到达的条件下,只有依靠人爬上去,把机器抬上去。
“停电缺电让受灾群众更加艰难,为了让灾区尽快恢复重建,再高再险再难,我们都要上去。”袁明友说。
天渐渐黑了,雨也越下越大,抢险队员开启应急照明,继续作业。山腰河谷漆黑一片,只有抢险队员挑灯夜战的点点灯光。
晚上9点,这条连接国家主网的电力大动脉终于抢通,宝兴不再是只能依靠小水电和应急发电车的电力“孤岛”。
抢险队员摸黑下山。迎接他们的,仍然是吃干粮,睡车上,还有又一个紧张忙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