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日本的大熊猫龙凤胎“梅浜”、“永浜”,结束近5年旅居生涯,近日荣归故里——
2月底,旅日大熊猫“梅浜”、“永浜”结束近5年旅居生涯,从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动物园回到家乡成都。生在日本、听日语、吃日本竹子的龙凤胎姐弟,能适应成都的新生活吗?记者3月21日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实地探访,发现姐弟俩对语言、饮食和环境的适应性良好。
【语言关】
原来听日语,现在学着听四川话
自1994年起,成都熊猫基地先后与日本、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国以及澳门开展了国际大熊猫科研繁育合作。“将一对大熊猫送到国外动物园繁育幼仔,按照合作协议,幼仔成年后(4-5岁)应回到中国。”基地负责人介绍,与日本开展的繁育合作规模最大、最为成功,已有7只旅日大熊猫成年后回到基地,旅居美国亚特兰大动物园的“美兰”也已回蓉。
记者3月21日8:40来到基地检疫馆,梅浜、永浜在此要待够1个月的检疫期。饲养员周礼元准备打扫兽舍,为保证安全,要把梅浜从兽舍引到运动场去。“梅浜过来,吃苹果。”周礼元打开运动场门,把食盆放进去。梅浜听见叫唤,看见周礼元放苹果,乐滋滋地直奔食盆而去,周礼元趁机关门。“让她晒晒太阳,下午再放回来。”
周礼元说,梅浜、永浜过去惯听日语,回来要先过语言关,学会听四川话“招呼”。在检疫馆里,周礼元除夜以继日地添加竹子、清扫兽舍、观察熊猫状态外,还不厌其烦地和梅浜、永浜说话,消除陌生感。
“梅浜性格大气,喊她名字,用苹果诱惑就出来了。开始用一个,后来半个,现在只要一片。”相比之下,弟弟永浜对陌生人更警惕,喜欢装聋作哑。周礼元说,永浜已有领地意识,喊他名字,他只顾围着场地跑圈,不搭理饲养员。“最长一次喊了他40分钟,才出来吃苹果。”不过回蓉一周,永浜也在逐渐打通语言关,越来越听“招呼”。
【饮食关】
在异乡节省惯了,懂得不浪费竹子
日本人出了名的爱熊猫,为大熊猫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但日本竹子始终比不上川竹的多样和美味。据饲养班班长李翰介绍,基地竹料来自四川最优质的竹源地,每日运来新鲜竹子,还要经过专门的挑选和清洗,每顿添加2-3种竹子,让大熊猫换口味、挑着吃。
李翰2月26日到北京机场接机,第一眼就发现龙凤胎比想象的镇定。从日本入笼到下飞机,七八个小时的旅途劳顿,却未有紧张之态,见到陌生人没有吼叫,还津津有味地吃起李翰喂的苹果。“回到检疫馆,梅浜一坐下就吃竹子,永浜有点不适应,当晚进食较少。”
“可能日本竹源紧张点,梅浜、永浜都很节约,吃竹子简直不浪费,只吐点渣渣。基地的熊猫,一根竹子一般只吃最有营养的三分之一。”李翰说,旅日大熊猫雄浜、秋浜、隆浜、明浜、爱浜等,刚回基地时都“吃风”节约,但基地美食不愁,有的熊猫保持节约作风,有的也学会挑三拣四。“熊猫挑食并不是坏事。吃最有营养的竹子才能发育更好,野外大熊猫可以跋涉几十公里寻找可口的竹子,觅食过程增加了运动量,变得更强壮。”李翰说,除了给梅浜、永浜吃新鲜竹子,还添加了窝窝头。熊猫窝窝头营养丰富、香味扑鼻,开始切成小块蘸蜂蜜,现在整个喂,梅浜、永浜吃得很欢。
“总体来说,基地的饮食条件优于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动物园,梅浜、永浜已过饮食关。”根据兽医每日巡检,未发现梅浜、永浜有异常,他们食欲良好、情绪稳定,稍后将进行全面体检。
目前饲养员正在训练他们上秤称重,梅浜听话,四脚齐上,永浜经常耷拉一只脚不上称。“他们都长胖了。”李翰说,此前回基地的大熊猫,在检疫期大啖美食后,一般都要长几到十公斤。
【环境关】
“一套二”加运动场,玩具每天换花样
在检疫馆,梅浜、永浜分开居住,各有“一套二”住房,外加运动场。“虽然他们不怎么见面,但能闻到彼此的味道,更有安全感。”为了让他们更适应新环境,饲养员丰富兽舍环境,增加生活情趣。
周一到周日,梅浜、永浜每天换不同的玩具,第二周的玩具顺序也要调换。“这周一耍PVC管,下周一就要换麻袋。”永浜虽比姐姐胆小,但对新事物更有好奇心。李翰接机时发现,每当机场人员经过,永浜总要站起来张望。
梅浜喜欢玩PVC管道玩具。管子中间有苹果,两头各插一根竹笋。梅浜把竹笋扯出来吃掉,再“摇一摇”,把苹果摇出来吃了。“我们把玩具藏在不同的地方,让他们有新鲜感,寻找能增加活动量,避免过肥。”
检疫期结束后,梅浜、永浜将入住宽敞的住房,一般是各住近百平方米的卧室,外加几百到上千平方米的运动场。家乡的吃住条件比日本更好,总有新鲜玩具,还有各种训练和游戏,比如学习主动伸手采血等。“和其他归国大熊猫一样,相信梅浜、永浜会喜欢成都的定居生活。”李翰说。
记者 刘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