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今后五年总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今年48项工作项项事关城乡群众福祉
记者昨日获悉,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了《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要求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宽视野、更高层面、更大力度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明确了今后五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的总方案、路线图、时间表以及工作重点、重大项目,并安排部署了今年要完成的48项工作。
《方案》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要把统筹城乡工作放在整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的要求下去考虑,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坚持以“五大兴市战略”为抓手,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经济市场化、社会公平化、管理民主化、产业高端化、农村现代化为取向,着力推动城乡规划统筹、城乡产业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统筹,抓好事关城乡群众福祉的重点项目、民生工程,积极稳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
关键词:城乡规划统筹
【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
走“四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径
《方案》指出,坚定不移走“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径,将“四化同步”的理念和思路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考虑,立足于“全域成都”发展,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结合区域发展优势和要素禀赋,打破城乡界限、行政区界限,进行统筹规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径。
着眼“四化同步”,进一步细化市域城镇体系、土地利用规划、区(市)县域总体规划、乡镇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规划,以及与之配套的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各项规划。按照覆盖全域的目标配备乡村规划师,充分发挥城乡规划督察专员作用,加强对“全域成都”规划的实施监督。
今年目标:村庄总体布局规划覆盖全域
根据《方案》,今年我市将编制完善覆盖全域的村庄总体布局规划;深化完善“全域成都”城乡总体规划,编制成都市生态总体规划,提升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城乡产业统筹
【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新型工业化的物质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农业经济效益,积极推进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万亩
《方案》指出,要加快改善农业设施条件,大力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万亩。搞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工程,加强灌区骨干工程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末级渠系和“五小水利工程”(小塘坝、小水池、小水窖、小泵站、小水渠)建设。
加大以工促农力度,以工业促进农业、改造农业,突出发展高端种业、生态有机高效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农业专业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发展,实现耕地适度规模经营率65%以上。加大以贸带农力度,改变传统农业抵御市场风险弱的状况,改扩建24个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成10个面向中心城区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加大以旅助农力度,发挥乡村旅游产业链长、带动面宽、增收致富快的作用,促进农业功能由传统的经济功能向景观功能、休闲功能拓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依托都市现代农业“一线一品”打造,形成11条示范线集中连片的农业风光。全市乡村旅游总收入将达220亿元,比2012年翻一番。
面向“三农”组建专业化小额贷款公司
按照第一圈层“转二优三”、第二圈层“强二兴三”、第三圈层“兴二优一”的要求,健全圈层联动发展机制,形成区域错位发展、融合发展的格局,三大圈层间经济规模比例更加合理,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7∶34∶19。同时,推进相对贫困村同步建成全面小康,加大发达地区对相对贫困村的帮扶力度,力争相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成都农商银行、成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立网点,扩大服务范围。组建面向“三农”的专业化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完善农村融资担保服务体系。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融资。
今年目标: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40亿元
2013年,我市将建成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区,新增高标准农田16万亩。整治、新建渠道140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新增蓄水能力100万立方米。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以上,年产值或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新增2家。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家,其中土地股份合作社100家。打造农产品加工示范园5个,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42%。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