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足够一个蹒跚学步的稚子长成风度翩翩的少年。12年,也足够一抹孱弱的嫩芽长成挺拔大树。
而在遂宁,有一家企业,用12年的时间执着守望,默默地肩负起保护“遂宁川白芷”特色资源品牌的重任,书写了一个感人肺腑的坚守故事。做出这一创举的,就是遂宁市银发白芷产业有限公司。
从完成川白芷国家GAP认证,到“遂宁川白芷”证明商标注册,再到如今走出规范化种植共赢之路,遂宁市银发白芷产业有限公司用一个个功勋,竖起一座座丰碑,在遂宁川白芷的历史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如果说川白芷是一条沉睡的巨龙,那么,这条巨龙的腾飞离不开银发公司推动与助力,让这条潜龙得以升空,让川白芷从“深闺”里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2年的坚守,如今已到收获硕果的时刻。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遂宁市银发公司蓄势待发,用激情书写新的梦想:构建产业集群,打造川白芷百年企业!
12年坚守
弘扬“遂宁川白芷”特色资源品牌
作为上品“川白芷”发源地的遂宁,早在600多年前就有人种植白芷,因而有了“中国白芷之乡”的美誉。
川白芷具有祛风解毒、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散结、润肤止痒的功效,还有美白、祛斑的效果,因为药材本身气味芬芳,自古以来又是上等香料的主要成分。神秘藏香那饱含藏族风情的奇异香味就与川白芷的特性息息相关。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遂宁人民发现白芷不仅能入药,能美容,能制香,还能食用。四川人爱吃泡菜是出了名的,但四川任何城市的泡菜都没有遂宁百姓家的泡菜奢侈。遂宁老百姓泡泡菜,在坛子里面放上两截白芷,泡出来的泡菜又香又脆,爽口下饭。
“川白芷是遂宁珍贵的地道中药,如果不好好加以保护,有序地进行开发,川白芷这个品牌最终将走向沉寂。”正是带着这样一份忧心,四川银发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2000年成立了遂宁市银发白芷产业有限公司,誓要保护和弘扬“遂宁川白芷”特色资源品牌。
彼时,已经在商场上驰骋多年的四川银发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在多个产业上都做得风生水起,却依然放弃暴利的房地产业,挺身而出,承担起保护川白芷品牌,推进白芷产业化向前发展的重担。
12年时间,银发公司默默坚守,始终如一地呵护着“遂宁川白芷”这个特色资源品牌的成长与壮大。在12年里,银发公司用一个个功勋,竖起一座座丰碑,在遂宁川白芷的历史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
2006年,完成国家GAP认证,属目前唯一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材白芷品种;
2008年,“遂宁川白芷”证明商标注册使用,属当时遂宁唯一一件证明商标;
2009年,“川白芷”原产地保护申报成功,也是遂宁市首件地域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成功;
川白芷1号品种为全省首个通过省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的良种;
川白芷GAP研究开发项目获得200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遂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川白芷良种选育与推广获2008年遂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遂宁市银发白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四川省遂宁白芷协会会长王家银动容地说,在这些看似用一句话就能概括的事情背后,银发公司付出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
在银发公司的资料室里,至今还存放着重达几吨的资料。这些资料是2000年至2006年的6年时间里,银发公司为川白芷GAP认证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的最好见证。
“川白芷”是遂宁的地道中药材。但是“川白芷”需要一个身份,来表明自己正宗而高贵的“血统”。
按照国家规定,中药材只有达到GAP要求,才能进入市场,才能走出国门。也就是说,药厂凡是要在制药上采用白芷的,必须到GAP基地购买。
2000年初,“川白芷”作为遂宁无可争议的地道药材,被纳入四川第二批中药材GAP启动项目,国家科技部和四川省科技厅也分别将“白芷规范化种植技术开发”列为国家级和省级星火计划项目,银发公司实施的“川白芷”GAP项目由此全面启动。
要获得GAP认证,就要反复测试种植土壤里的金属含量、水质优劣,并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的播种、施肥、采挖等要求,彻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这些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GAP认证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让众多中药材望而却步。时至今日,全国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仅有38种。
一路风雨兼程,几经艰辛,几经坎坷。2006年,国食药监安[2006]73号公告,遂宁川白芷成功通过国家GAP论证。
由于有了GAP认证,川白芷的药性得到了全国认可。全国各地的药商蜂拥而至,川白芷一时间炙手可热起来,许多外国的商人也慕名而来。川白芷的价格因此逐年攀升,药农种植白芷的积极性也愈加高涨。
这个故事,仅仅只是银发公司对“遂宁川白芷”特色资源品牌执着付出的一个生动而感人的片段。
川白芷是上苍馈赠给遂宁人民的宝贵财富,正是银发公司不计一切地坚守与付出,让“川白芷”这个品牌真正成为遂宁人民的瑰宝。
把脉市场
川白芷独占鳌头
遂宁药农或许永远忘不了1985年。这一年,遂宁白芷遭遇了“滑铁卢”。此前,遂宁白芷种植面积有4000多亩,市场价格高到了5元钱1公斤。然而,1985年,药农一拥而上,由于没有生产企业的深加工做后盾,市场容量受限,白芷竟贱到每公斤8分钱,部分地处偏远的药农一算加运费还要倒贴,竟拿白芷当柴烧。此后,遂宁白芷便归于沉寂。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银发公司清醒地认识到,要做强做大一个产业,必须要对市场有一个充分了解。
把脉市场,是为了更好地搏击市场,也是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更是为了让遂宁的药农能够了解川白芷的地位和价值,增强他们对川白芷的信心。
遂宁市银发白芷产业有限公司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今年5-7月,银发公司在分析了以往年度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同时,董事长王家银又亲自带队,奔赴河北安国、河南禹州、安徽亳州以及广州清平、香港等地考察各类白芷的种植面积、产量、销售情况、市场需求情况、出口情况。
通过综合数据分析,银发公司得出结论:安徽亳州的产量大,主要是用于食品添加剂,也有一部分进入药厂。但全国药用白芷的70%以上还是被遂宁川白芷占有。
“药材好,药才好”。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这句话对川白芷也同样适用。《中药材药报》清晰地显示着,川白芷比其它品种的白芷高出价格3-6元。这条高扬的价格曲线,展现着川白芷无可比拟的品质和独占鳌头的市场地位。
目前,全国白芷的需求量约为1.3-1.4万吨。川白芷仍然是市场的上乘产品,它的有效成分体现出它的药用价值大,所以川白芷被国家纳入了“十一五”科技重点支撑项目。
川白芷能够在市场上牢牢占据高端地位,除了其高人一等的品质,更离不开银发公司的付出。
银发公司不遗余力地推动川白芷GAP认证以及“遂宁川白芷”证明商标,让遂宁川白芷纯正而高贵的“DNA”呈现在世人面前,使得川白芷供求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川白芷的潜力和价值被彻底激发。
如果说川白芷是一条沉睡的巨龙,那么,这条巨龙的腾飞离不开银发公司的推动与助力,让这条潜龙得以升空,让川白芷从“深闺”里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维护品牌
打响对违法行为回击战
提到豆瓣大家的反应就是“郫县”,说到榨菜想到的都是“涪陵”,“遂宁川白芷”证明商标的注册使用,成为遂宁白芷扬名的助推剂,也成为护卫遂宁白芷品牌的尚方宝剑。
川白芷是银发公司一手养大的“孩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 物力、财力,对于“川白芷”这个品牌,银发公司比任何人都珍惜和爱护。然而今年以来,市场上出现的各种侵害川白芷品牌的行为却让银发公司无比痛心。
今年,在白芷即将成熟采挖之际,有不法商人将大量安徽亳州的白芷和南充、安岳等地的白芷混入遂宁市场,意在冲击遂宁川白芷市场,打压白芷的开秤价,达到低价收购白芷,损害药农利益,伤害川白芷品牌的目的。
针对这一实际现状,银发公司以公司和协会的名义,召集主产区的村、社负责人,召开了三次会议,通报了全国白芷主产区的市场信息,并及时与各大制药企业联系,维护川白芷与制药企业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寻求各制药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川白芷品牌不容侵害!”王家银的话掷地有声。面对川白芷开秤价每公斤不足7元,药农利益受损的严峻事实,银发公司再次挺身而出,为药农遮风挡雨。
银发公司果断决策,想方设法融集资金4000万元,进入市场博弈,打响了一场维护品牌效益,维护药农利益,抵制不法商贩侵害的回击战。
银发公司很快将川白芷收购价提高到每公斤9元,而银发公司收购综合成本价达到每公斤9.3元。目前,全市药农的白芷除少量流失外,银发公司已将大部分收购入库。
尽管投入巨大,但是银发公司的态度坚决而坚定,因为这一举措保护了药农的利益,保护了资源品牌,有力打击了不法商贩侵害川白芷品牌的行为,得到了药农的一致拥护,也让药农看到了银发公司做强做大这一产业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为明年白芷实行GAP规范化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彩的回击战,不仅有效地打击了对川白芷品牌的侵害行为,也彰显了银发公司在“公司、专业合作社、村社和药农”这个利益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2002年,在银发公司的相助下,“四川遂宁白芷协会”应运而生。从此,遂宁药农有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经济合作组织,通过协会的纽带作用,白芷的规范化种植、销售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在协会的中介下,银发公司与药农之间的联系也更为密切。银发公司对基地里的药农建立了科技培训体系,公司依托协会组织药农,先后聘请专家、教授,采取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教学手段,长年对基地农民进行科学种植的技术培训。
时至今日,遂宁市银发白芷产业有限公司与各专业合作社、村社和药农的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已经更加紧密。几方深度开展分工合作,共同维护川白芷这一品牌。
创新开拓
掀起川白芷种植革命
由于长期与药农打交道,银发公司也深深知道药农们的不易与艰辛药农在每年最热的时候挖白芷,又在最冷的时候下地除草。
银发公司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为了改变药农传统的种植方式,银发公司开始了深深地思考。紧紧围绕减少药农成本,增加药农收益,提高白芷品质三个目标,银发人上下求索,经过长时间的积淀与钻研,银发公司在今年引爆了一场对白芷传统种植方式的革命,引导药农走现代科学的规范化种植之路。
今年,银发公司投入科研费用与科研部门自主研发了一种科学的、效果明显的白芷专用除草剂,提供给药农使用。从而取代药农长达几个月顶着严冬反复人工除草的传统方式,可节约90%的用工成本。
“根据川白芷的生长周年,药农正好要在每年的寒冬腊月进行除草,辛苦不说,而且每亩至少要花费1000元人工成本。现在每亩只需要投入100元左右的除草剂,就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王家银说。
在明年采挖时,银发公司还将购置一批采挖白芷专用设备,可节约每亩70%的用工成本。同时解决了每年在三伏的酷暑下,白芷采挖过程中频繁发生的人体皮肤过敏和皮肤损伤及中暑等现象,结束药农传统落后的采挖方式。为了真正让药农减少成本,银发公司仅按每亩400元收取采挖费用。而在过去,药农采挖白芷的成本每亩高达1100元左右。
按照国家中药材GAP的要求和药典的要求,白芷是严格控制硫磺超标的。传统的用硫熏蒸会使白芷残存大量的硫,影响白芷的质量。今年,银发公司将采取国家“十一五”科技重点支撑项目“川白芷”初加工烘房干燥法的科学成果,在各白芷主产区修建适量的烘房,逐步推行烘房干燥鲜白芷,提高川白芷的产品质量,提升川白芷的品牌效益。
银发公司将采取分两步走的方式,确定一个保护价格,公司与专业合作社签订经济合同,收取鲜白芷加工;也可由药农自行加工后交公司收购。实际上,这两种方式都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药农的利益。
企业与农户能够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相信很多人对此都会抱着怀疑的态度。但是银发公司却用万分的诚意和万分的努力,时时贴近药农,时时为药农着想,最终打破了怀疑和不解,在公司与农户之间建起了一个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志存高远
打造川白芷百年企业
现在,白芷的市场价格逐年上升,药农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
目前,遂宁全市三县一区的白芷播种面积为1.5万亩。其中GAP认证基地的主产区约1万亩。其它辐射区为4千余亩。具体分布为:射洪县沱牌镇1800 亩;蓬溪县红江镇3500亩;船山区唐家乡500亩;九莲社区2000亩;永兴镇1500亩;老池乡500亩;大英县回马镇600亩。其它洋溪、金桥、隆盛、香山、金华等地种植面积约3000余亩。今年全市比去年增加播种面积2400余亩。
一手垄断着品牌,一手掌控着资源。王家银说,银发公司有信心也有勇气,将川白芷打造成云南的“三七”和天津的“丹参”那样的产业集群。
“原生态的药材销售不能只从单方面去满足白芷市场需求,企业必须对白芷药材进行系列的深加工、精加工并进行多层次、多方面、多复合型的综合利用,凸显出白芷药材全部的优势。”对于市场运作驾轻就熟的王家银,早已经明晰了川白芷的发展方向。
在不断开拓市场的过程中,银发公司已上市的产品有白灵胶囊、怡神胶囊、芷安美肤膏、泡菜伴侣、芷缘香囊等。而这些,在王家银看来还远远不够,他认为打造川白芷产业链的时机已经成熟。
“公司将投入不少于5个亿的资金打造川白芷产业集群。”王家银说,他们将按照GMP标准制药,开展饮片加工和保健药物开发。同时,围绕川白芷开发的洗发香波、洗浴液、护肤产品、香精等也将陆续投入市场。
王家银的雄心壮志还远不止于此。“我们还将建立产品加工中心、市场营销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真正做强川白芷的产业集群。”
如果说过去的12年,银发公司一直在播种,一直在灌溉,那么现在,已经到了银发公司开始收获的时刻。王家银表示,未来五年内,公司将实现销售收入10个亿。同时,将银发公司打造成真正的百年企业。
打造川白芷的百年企业,是川白芷振兴者苦苦追寻的精神归属,是一种支撑、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
银发公司已经扇动着强有力的翅膀,朝着百年企业的梦想飞翔。肩负着川白芷振兴者的荣光,承载着缔造百年企业的梦想,银发公司将再度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