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四川新闻 > >> 中国探索科技金融“联姻” 寻求经济转型新引擎

中国探索科技金融“联姻” 寻求经济转型新引擎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10-15 10:20:41

  新华网四川频道10月14日电 题:中国探索科技金融“联姻” 寻求经济转型新引擎

  (新华社记者 江毅 傅夏莉 呼涛)

  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越来越难以忍受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新一届领导集体履新后,“创新”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热词。面对大量沦落“故纸堆”的科技成果和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中国正尝试在科技和金融之间搭建“鹊桥”,以一场渐进式的改革,找到释放科技创新活力的路径。

  “全世界的资金正在变得越来越贵,中国的中小企业生存压力正在加大。”14日在四川绵阳参加“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科技金融创新论坛的知名经济学家李稻葵说,“这将促使政府寻求一种更为合理的金融制度安排,而中国正在进行的科技金融改革具备这样的潜力。”

  从2011年起,中国在东、中、西三个区域,选择了16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地区,启动“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赋予各地一定程度的创新自主权,改变单纯依靠财政的科技投入方式,吸引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

  “这是一场渐进式的改革。”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汤继强说,“中国传统的金融制度安排,使得大银行不具备与中小企业对接的动力和机制。通过试点,各地可以摸索出更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创新机制,为中国今后的改革找寻突破口。”

  作为中国唯一一座国家科技城,四川绵阳是中国西部智力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但是,这里每年产生的大量科技成果同样面临难以转化的尴尬:在以“项目制”为主导的科技投入机制下,创新主体更关注项目申报,缺乏成果转化的压力和动力。大量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中小企业却因缺乏足够投入,难以做大。

  “财政每年砸那么多钱在科研项目上,到底有多少成果变成了企业,发展得怎么样,没什么人关心。”科技城一位政府官员说。

  纳入“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使得这座科技之城仿佛松掉了“紧箍咒”,创新活力得到巨大释放。绵阳科技城设立了2000万元的信贷风险补偿金、3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担保金以及1500万元的专利资助和创业引导专项资金。

  截至2013年5月底,财政资金共撬动金融机构为绵阳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72亿多元,累计有3200多家科技中小企业获得担保150亿元。不仅如此,政府还积极为企业和金融资金牵线搭桥,仅在今年上半年,就为20多家科技中小企业引入了13亿元风险投资。

  绵阳市城商行科技支行是一家新成立的、专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专业银行,目前已为26户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5亿元。行长李翔说:“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仅为0.4%,但给我们的上限为4%,扩大了十倍,银行主要业务指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占比都不低于50%。”

  创新设计的“专利权质押贷款”,成为普遍缺乏固定资产抵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最为欢迎的金融产品。从事复合材料技术产业化的四川中物材料有限公司正是通过自身专利权质押,获得了5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企业在价格低迷之际大幅购进原材料,并顺利与上下游客户签订合作协议,贷款撬动的效益达3倍以上,上半年销售收入已超过去年全年。

  根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中国在科技金融改革领域进行的政策创新超过了130项,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已达1183家,管理资产超过3000亿元。16个试点地区设立科技融资专营机构60多家,贷款余额近300亿元;2011年为科技保险的承保额达5200亿元。

  “中国正在进行的科技金融创新,不仅为中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成长空间,也将是全世界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的巨大机会。”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胡世辉说。(完)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