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春云
王春云,男,53岁,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历任成都勘测设计院水环室助理工程师、规划处水环室副主任、主任、规划处副处长,四川省移民办规划安置三处副处长、在建工程移民处处长,四川省盐边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四川省移民办规划安置处处长。现任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分管企业考核、战略发展、投资管理、征地移民、环保水保、法律事务工作。曾荣获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优秀企业家称号、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总经理特别奖等奖项。
大渡河是我国十三大水电基地之一,加快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我国能源建设、能源结构、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性意义,特别是推进四川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王春云同志在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满腔的热忱,实干的激情,围绕“科学、合规、有序”的原则,积极推进大渡河建设,为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企业转型、国家能源建设、移民安置作出杰出贡献,在大渡河水电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熊国斌
熊国斌,男,52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现任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熊国斌同志是四川省著名的公路工程技术专家、建设管理者和杰出的企业家。他热爱交通事业,长期战斗在艰苦的工程建设一线,先后负责近20项国家或省重点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及建设管理,获得了中华海员总工会金桥奖章和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他所主持的项目和研究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交通部优质工程奖、天府杯金奖共6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专利11项、国家施工工法2项,为推进我省公路工程技术与管理进步,走安全可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加快进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2005年起,熊国斌同志一直在国有企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2011年3月,他调回四川路桥集团工作,任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2016年7月任四川路桥集团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在熊国斌同志回归路桥集团的这5年时间里,他同公司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带领公司在生产攻坚、市场开拓、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突出成绩。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资产规模550亿元,利税20多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新增市场份额200亿元,保持了高位运行的态势。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国企负责人,熊国斌同志面对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和攀枝花-会理地震、2011年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4.20”芦山地震等灾难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充分践行了一名共产党人和国企领导人的高尚情操和大爱情怀。
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甘洪
甘洪,男,55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多次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工程师”荣誉称号,以及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国家级工法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天府杯金奖等奖项。现任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总经理。
甘洪同志自2004年担任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以来,在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推动科学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他团结带领公司全体员工按照“一业为主 两翼并举 多元发展”的发展战略,以基础性、资源性行业为投资方向,通过抢占建设市场,做优做强施工主营业务;布局多元产业,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发挥上市融资平台作用,创新投融资模式;深化企业管理,强化规范运作和风险管控,把公司打造成为了施工生产与产业投资并重、具有稳定长期收益的企业。
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保持了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6.74亿元,同比增长32.80%,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59亿元,同比增长6.47%,每股收益0.1189元,同比增长6.45%。公司连续五年入围《财富》杂志中国500强,并荣获2015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口碑榜“最佳管理团队”称号。
作为一名国企负责人,甘洪同志总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在2008年“5.12”抗震救灾、2010年抗击“8.13”特大山洪泥石流、2013年“4.20”芦山抗震救灾中,甘洪同志率领四川路桥救灾队伍勇担使命,攻坚克难、打通多条生命线,完成多项应急抢险任务,在关键时刻,充分履行了一名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社会责任和爱国情怀。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 王江波
王江波,男,52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英国皇家特许建筑师,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现任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王江波同志在工作中领导企业坚决执行规章制度,率先垂范、勇于创新、精诚团结。先后获湖北省优秀项目经理、局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先进工作者、中建总公司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工程建设优秀项目经理,湖北省优秀企业家,四川省优秀企业家等荣誉。
在“十三五”新形势下,王江波同志带领公司团队提出“6446”“4321”发展思路,专注战略转型和管理升级,初步开拓出融投资、基础设施新兴业务板块,以融投资模式带动基础设施和公共建筑、水务等作为行业新的热点方向,一年内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快速落地,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他高度重视品质履约,以现场促市场,成都公司工期履约率稳定在99%以上。以标准化的过程管控体系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样板引路和实测。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来抓,公司荣获詹天佑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企业管理上,以现代化为企业管理体的工作目标,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推进“两化”融合落地,促进企业协调、稳定、健康发展。
在王江波同志带领下,公司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用户满意企业标杆单位、四川省最佳诚信企业、四川省建筑业先进企业等重要荣誉称号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乐山新天源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五奎
陈五奎,男,58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深圳市高层次军国家级人才,现任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兼任深圳市太阳电池及其应用产品研发中心主任、全国建筑用玻璃标准化技术会委会太阳能光伏中空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节能联合会专家。
陈五奎同志从事技术研发工作30余年,拥有170余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1项。先后从事过化工、磁材、橡胶、机械、电真空等专业工作,对跨行业技术衔接、多学科综合分析有丰富经验。在工作期间,主持了二氧化锡透明导电膜的工艺研究及设备制造、真空系统的改造及维护、激光切割机的改造、晶体硅太阳电池和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的研发、数控多线硅片切割机床的研发、PECVD法制造SINX设备开发和工艺试验、平面磁控溅射镀膜生产线,是公司所有研发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主持研发的大面积透明导电膜制造设备、多室/单室叠层非晶硅沉积设备、连续磁控溅射制备氧化锌加金属设备均为国内首创;负责的“整体式非晶硅光伏电池幕墙“获得联合国2006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
先后担任七部委研发产业化项目第一负责人,如国家发改委“25MW非晶硅光伏电池产业化”、建设部“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拓日工业园”项目、工信部“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及设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从2002年至今,在他的带领下拓日新能先后成立了德国、美国、乌干达、乐山新天源、陕西拓日、青海拓日、喀什瑞城、上海等22家子公司和深圳光明分公司,产品已销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30家顶级超级市场,非晶硅太阳电池连续6年销售量全国第一。
广元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仕平
李仕平,男,53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现任广元市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党总支书记,曾被授予“四川省优秀企业家”、“广元市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曾获得“全国杰出企业家社会责任奖”等殊荣。
他政治坚定,锐意进取,业绩显著。他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落实和执行中央、省、市关于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策部署,推进金融服务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广元中小微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3月,他以广信农业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为基础,成功组建金融服务集团,先后设立了国信小贷、广发创投、产权交易、互联网金融4家独立营运的子公司。2015年3月,广信担保正式挂牌“新三板”(股票代码:832228),并成为全国第二、西部第一家担保行业挂牌的公众公司,结束了广元企业在全国资本市场的零时代。他领导集团取得显著成绩。截止2015年底,集团年业务量由初期的6.36亿元增加到20.52亿元,增长3.23倍;年收入由1968万元增加到6520万元,增长3.3倍;年利润由608.29万元增加到3502万元,增长5.76倍;年上缴税费由342万元增加到1264万元,增长3.7倍。截止2016年9月底,集团累计融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16.22亿元;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到2020年,力争资产总额突破12亿元以上,年融资业务总量突破50亿元以上,将集团建设成四川东北部地区金融服务龙头企业。
成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 冯家荣
冯家荣,男,52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正高级工程师,现任成都市第二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成都建工工程总承包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兼)。
冯家荣同志2011年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建造师;2012年获四川省2011—2012年度建筑业企业优秀经理荣誉称号;2015年获四川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冯家荣同志大胆改革和管理,提出“创新实干,确保稳增减负;优化管理,力促转型升级”的口号,以调整经营模式和制度建设工作为重点,积极促进公司改革发展,促使企业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一是致力于改革发展,面对严峻市场形势,他积极调整经营模式,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探索PPP项目模式等方式,不断开拓市场、抢占发展先机,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发展机遇,积极促进我省建筑行业经济的发展。二是致力于经营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细化内部管理,注重开源节流,狠抓国资安全,促进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不断取得发展,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社会信誉持续增强,助力企业做强做优。三是致力于技术创新,先后取得多项国内领先技术成果、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公司正式进入建筑工业化施工程序,为全面推广建筑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四是致力于建设和谐企业,注重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塑造和谐劳动关系。在注重公司内部发展的同时,积极承担国企义务,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社会反映良好。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孙仲
孙仲,男,51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国营第七八三厂副厂长。他是四川省优秀企业家、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绵阳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拔尖人才、绵阳市劳模、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他先后荣获国防科学进步三等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某重大工程突出贡献奖”银质奖章。
孙仲同志思想素质好,经营管理水平高,他牢记强国壮军使命,胸怀奉献国防的理想追求,以“振兴国防建设、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投身国防军工电子领域近30年。孙仲同志始终遵循“军品融合、科学发展”的宗旨,坚持军民融合战略,以军工为根基,以民品求发展,走具有九洲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他以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和非凡的魄力推动九洲军民两用资源整合,实现九洲军工与民品产业在技术、人才、发展理念等多方面的融合互动,使九洲由单一的军工厂蜕变为军民融合的高科技企业集团,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防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孙仲同志坚持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不忘奉献社会、回报社会,彰显国有企业领导者的使命和担当。在5.12特大地震灾难面前,挺身而出,深入抢险一线,战斗在最关键的地方,震后又积极推动公司灾后恢复生产和推动灾区经济恢复增长,努力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2014年和2015年公司相继荣获“中国工业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五星级企业”称号。公司连续四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称号。今年七月,公司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
四川马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庆平
刘庆平,男,53岁,汉族,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四川马回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党委副书记,南充市人大代表、蓬安县人大常委。
按照公司“一升二化三优四有”的战略要求,刘庆平同志团结带领公司全体员工,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抓管理,争效益”为中心,以“抓安全,保生产”为基础,以“抓改造,促发展”为重点,以“抓教育,提素质”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核心、以资产重组为纽带、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和优化企业管理,大力实施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产值、实现利润、上缴税金稳步增长,成为地方经济的龙头企业。
一是深化企业改革,转换企业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公司推出了以“绩效考核”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方式,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优,做强做优了企业。通过实施改制重组,资本运营,盘活了企业存量资产,优化了企业债务结构,企业布局结构科学合理。三是强化了企业管理,提高了企业效益。坚持主业和“三产”两手抓,两促进,同发展,双丰收,打破了“三产”长期依附主业的被动局面,结束了企业多年亏损的现状,催生了企业内生动力,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四是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12年,公司全额回购了南充市明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组建了四川蓬安马电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增加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近年来,公司对外广泛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范围涉及工业与民用建筑、机电检修与安装、房地产开发、宾馆饭店等领域。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欧成华
欧成华,男,47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工,全国建筑业优秀项目经理、中国工程建设高级职业经理人、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术专家、攀枝花学术技术带头人,现任中国十九冶集团总经理。
他先后主持了公司承建的攀钢、武钢、梅钢、邯钢等重大冶金工程建设,在解决球罐、煤气柜、高炉制安等施工管理和技术难题方面具有丰富经验。2005年,他组织采用推移技术建设的邯钢1260m
3高炉扩容改造工程,创造了推移重量(5214吨)最大、新旧高炉中心重合误差(X=7.5mm、Y=2.5mm)最小、推移时间(20小时)最短,荣获中国“施工企业新纪录”。2009年,他研究的《“昔格达组”土岩作为大面积高填方地基填料的研究与运用》课题,被评价为国际领先技术并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三等奖”。
他主管营销及任总经理以来,一手抓市场营销,面对冶金去产能、房地产调控等不利因素,在抢抓钢铁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展非钢市场,非钢份额逐年上升,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一手抓经营管理,创新制定一系列市场营销及项目管理制度,企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近10年,公司市场签约从2005年32.5亿元增长到2015年130亿元,非钢比重由41.4%上升到73.7%,市场规模逐年攀升,转型发展成效显著;营业收入从21.4亿元增长到105亿元,利润从505万元增长到2.2亿元,资产负债率从85%下降至78.9%,员工年均收入由不足2万元增至近8万元,经营效益显著提升,员工收入较快增长,为公司“三五”(2011~2015)规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光清
郑光清,男,58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零部件产业集团董事长。
一、捷报频传 屡创佳绩 产业集团规模从2010年的24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3亿元,2011年至2015年产业集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1亿元,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4%;净利润保持良性增长,5年累计实现利润7.7亿元。外销收入从2010年的33%提升到了2015年的50%以上。
二、文化导向 凝聚人心 提出 “诚信做人 用心做事 创造价值 分享成果”的核心理念,围绕“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激情文化、公平务实的竞争文化、赏罚分明的绩效文化、以人为本的感恩文化”。成效显著的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的组织凝聚力,业已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战略明晰 执行高效 物联网布局,无线产连接产业2015年销售WIFI和IOT模组2400万只,收入达2.45亿元,居中国大陆第一行业第三;互联网+战略,小米业务得到雷军给予:“长虹制造能力不输日本”的极高评价,累计交货达100多万台,智能酒柜业务也开始批量生产。
四、创新驱动 群策群力《论创新》明确“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理念。全新外销业务提出“谁导入、谁主导、谁受益”原则,进行短、中、长期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创新,催生了小米空净、智能终端产品、物联网模块等业务脱颖而出并快速发展壮大;创新成果硕果累累,管理创新方面荣获1项国家管理创新二等奖和1项三等奖,1项全国质量创新大赛二等奖,并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产业集团2011-2015年累计授权专利246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
五、以人为本 知人善任 始终把“人”作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本着 “用好一个人,撑起一片天”的选人用人理念,以赛马为主、相马为辅的原则、用数据说话、以结果论英雄,对业绩连续不达目标的子公司总经理进行了全面调整,使产业集团的团队战斗力显著增强,文化、战略、执行力、业绩5年来一直处于母公司各产业集团前列。
总之,郑光清同志在四川长虹股份公司副总经理的岗位上从业17年,他的多种工作经历造就对高新技术的前瞻性和洞察力,长期在高层管理岗位上的运作、锻炼,展现了他尽其所能对祖国强大所尽的绵薄之力、对公司事业发展壮大的追求所闪耀的人生光芒,是一名带领团队打硬仗、打胜仗的出色企业家。
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宗全
蒋宗全,男,53岁,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一级建造师,现任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党委书记。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在成都地铁建设的过程中,他建立了一套既适应成都地铁建设管理模式,又具有中国电建特色的标准化管理机制。确立了“全力以赴攻难关,一丝不苟做细节,精工良建铸完美,把握今天创未来”的建设理念,以理念引领团队建设,初步形成了规范高效的运行体制。注重投融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索和指挥部、项目经理部的能力建设。建立了完整的责任考核体系。抓好进度监控体系、责任考核体系、统一调度体系、工作流程体系、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的“五个体系”建设。坚持“基本制度先行、人员配备专业、现场管理统一、过程控制清晰”的施工组织标准化管理。自2014年1月开始,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共获得十一次成都地铁建设质量安全及履约信誉考评综合考评第一名,连续两年获得年度考评第一名,成都地铁安全文明工地称号70个;获得了2015年成都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创造了成都地铁自开展信誉评价以来的新记录。中国电建大规模工程的组织实力和精益化施工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地铁公司的充分认可。公司以“成都企业建蓉城”为发展宗旨,以“参加成都轨道交通领域的投资和建设”为使命,全力打造成为成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石玉东
石玉东,男,50岁,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作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主要负责人,他始终保持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结带领全体干部员工,持续深化“两个转变”,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持续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创新电力发展新模式,打造坚强四川电网。提出实施电源侧“一盘棋”、电网侧“一张网”、需求侧“一同价”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四川电网发展统筹规划与协调管理,确保电力稳定供应,打造全国能源互联网的“大枢纽、大平台、大通道”。践行经营管理新思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启动“效益提升年”活动,鼓励管理、技术、服务、文化创新成果向企业生产力转化,深化体制机制,推动公司管理实现由条块分割向协同统一、分散粗放向集约精益的根本转变。实施供电服务新举措,助力经济产业发展。立足行业优势服务发展大局,围绕电力改革、招商引资、创新电力交易、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等扎实工作。着力构建“渠道多样化、覆盖普遍化、响应实时化、内容丰富化”的互动服务体系。关注保障民生新诉求,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引领企业深入开展“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十大行动”,深化为民服务举措,助力全面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清洁能源替代及消纳等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倡导“知行合一”新风气,全面提升队伍素质。贯彻从严治党部署,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和卓越企业文化落地工程,着力构建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靳文生
靳文生,男,47岁,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事。
自2010年9月受集团公司派遣全面主持重汽王牌经营管理工作以来,靳文生同志带领班子成员和全体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强化管理转型,拓展国内外市场,分配制度改革等经营管理,打造自身优势,生产经营取得了逆市增长的较好成绩。获得了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企业家、成都市“双创之星”,以及集团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先锋共产党员、科技专家等荣誉称号。
靳文生同志主持公司先后投资20多亿元,进行工艺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建成了全自动冲压线,驾驶室自动焊装线,中重卡轻量化生产线等,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组织公司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质量提升和工艺升级,使公司产品种类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4个,完成了由中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的企业转变。公司获得包括13项发明专利的300余项专利授权,被连续授予四川名牌产品称号,拥有23项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
在靳文生同志的带领下,重汽王牌公司实现了年年盈利,产销量每年递增10%以上。2014年,实现汽车产销量3.5万辆,比重组前增长59.1%,产销量跃居四川本地商用车生产企业之首。2015年,公司整车出口达0.15万辆,比重组前增长80倍,成为商务部载货汽车重点出口基地。2016年,实现整车产销量3.8万辆,比2010年增长80.95%。重组以来公司为职工全额缴纳五险一金,进行工分配改革,职工大幅增加了工资。重组以来,累计实现利税2.86亿元,其中,缴纳税金2亿元;累计新增就业人数1308人,比重组前5年累计数增加1.6倍;带动本地105家配套企业发展,为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杰出了贡献。
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桥
唐桥,男,62岁,中共党员,研究生,高级经济师,现任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唐桥同志立场坚定,思想政治素质优;作风民主,组织协调能力强;勤奋敬业,工作绩效突出:自2007年担任五粮液股份公司董事长以来,始终把“发展经济、服务员工、贡献社会”作为要务,顾全大局,注重团结,决策科学,深得职工的尊重和拥护。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管理理念和赶超自我的上进精神,与班子成员带领广大职工携手奋进、开拓创新。凭借出色的政治素养和经营绩效,2011年相继接任了五粮液股份公司党委书记和五粮液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十二五”期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和白酒产业深度调整的挑战,唐桥带领全体五粮液人坚定信心、抱团共进、逆势扬帆,在省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借力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改革逐步深入的双重驱动,一系列变革创新的措施稳步推进,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销售收入从“十一五”末403.61亿元到“十二五”末652.51亿元,增幅达62%;利税从“十一五”末111.55亿元到“十二五”末149.6亿元,增幅达34%;职工人均年收入从“十一五”的2.98万元增长为5.93万元,增长接近一倍;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支持社会公益事业上亿元。
2016年,推动公司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管理水平和经营质量迈上新的台阶,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703.08亿元,同比增长7.75%;利润总额100.29亿元,同比增长4.69%;利税157.5亿元,同比增长5.4%;工业总产值达到466.6亿元,同比增长5.6%;资产总额956.28亿元,同比增长15.3%。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208位、“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第98位,跻身“四川企业100强”和“四川制造业企业100强”第4位。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
刘汉元,男,52岁,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1994年4月加入民建。现任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光伏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主席。
刘汉元先生与通威的成长和发展,就像一部我国改革开放、实体经济发展三十多年的纪录片,也是中国实业稳健发展、不断超越的典型和缩影。在刘汉元先生的带领下,通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及强,历经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追求,发端于水产,成长于农牧,跨越于新能源的通威股份,正发展成为农业和新能源双主业齐头并进的跨国集团公司,130余家分、子公司和2万逾名员工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
刘汉元先生领导的通威股份在为中国水产事业、新能源事业及其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特别是近年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多次获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 100 强、中国最具竞争力民营企业50 强等; 2014年1月,通威股份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殊荣;2014年12月23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四川质量奖;2016年,通威品牌价值达403.58亿元;2016年3月29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殊荣,也是全国饲料行业首家以及四川民企中惟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在通威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刘汉元先生也不断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2012年12月,荣获“2012光伏行业年度十大风云人物”;2013年11月6日,斩获国家能源局颁发的2013年唯一一席“全球新能源年度风云人物”殊荣;2014年,荣获“中国畜牧饲料行业年度经济人物”与“全球新能源商业领袖”殊荣;2015年,荣获“亚太最具社会责任经济领袖”、“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殊荣。
在获得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刘汉元先生始终坚持以一个成功企业家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情系民生,饮水思源,用真情和爱心回馈社会各界的厚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和思源工程。迄今为止,各种捐款捐物总额已超过3亿元人民币。
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郭敬辉
郭敬辉,男,60岁,中共党员,西南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现任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在他的带领下,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紧紧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和把握确定性发展机会,2016年资产管理规模达到3042亿,公司总资产、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金、职工收入等核心发展指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公司按照发展战略规划布局,积极构建金融产业链,参股了上海中胜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富滇银行、中铁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和深圳前海中铁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开展了业务合作;成功设立了四川省内金融机构首家、全国信托行业第三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公司通过稳健经营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信托行业目前最高的监管评级,风险控制水平、信息透明度、直销规模、收入费用比、人均净利润等指标处于行业前列,同时针对四川省内经济项目,共成立信托计划 500余个,累计募集资资金2300亿元,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累计筹资300余万元用于扶贫济困,连续蝉联“中国优秀信托公司”,信托产品实现按期兑付100%。
他本人也被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评为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管理咨询专家”;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授予“中国改革优秀人物”荣誉称号;以及“四川省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成都恩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薛永新
薛永新,男,64岁,成都恩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先后荣获“中国科技星火明星企业家”、“优秀企业家”、“成都市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慈善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薛永新先生于1986年自筹资金10余万元,联合8户农民兴办化工厂,生产干洗剂等产品。1987年,薛先生立志终身从事中医药的研究开发。1988年,自主研究成功迅速成为名牌产品的“洁尔阴”洗液。公司依托神奇的“洁尔阴”迅猛发展,“洁尔阴”、“薛永新”、“恩威公司”红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薛永新永不满足,将公司盈利的绝大部分用于使公司迅速走向现代化,先后投资5亿余元,建成了我国最大的中药提取基地,一流的中医药研究所,年生产能力可达50亿元的中药制剂生产基地、包装基地,现代化的科研办公大楼,从美国引进具有远程透明访问功能的大型标准数据库,在国内企业中率先实现了电脑化管理。2006年,公司又在成都投资5亿元建设了占地380多亩的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生产基地,功能布局、生产能力、现代化、自动化程度都名列国内企业前茅。公司已先后开发出治疗多种疑难病症、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0多种国药准字号纯中药产品,深受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好评。公司研制的天然生物农药,经初步试验,证明其对植物、果树的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能提高其产量,无任何毒性的残留物。公司计划尽快投资建设一个大型生物农药基地,再为人类健康出一份力。
为发扬广大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提供一个生态健康的新生活模式,薛永新先生又投巨资在成都鹤鸣山中国道教发源地建设道源圣城,现已初具规模,并与有关单位密切合作推动相关事项。
公司至今已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10多亿元,向社会各项事业捐赠2亿余元。薛永新个人、公司产品和公司已获得60余项国家级大奖。如今的恩威,已是一家拥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近百亿元、国内外30多家分支机构的集科研、生产、贸易、电子商务、房地产、旅游等为一体的高科技跨国集团公司,薛永新先生已成为海内外知名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