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会议代表在成都参观考察
7月20日,为期三天的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现场会参观考察中,四川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厅要认真践行‘技术就是经济的理念,在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中,我们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全省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预计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超过3580亿元,增长20%,努力为“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提供科技支撑。”
彭宇行向记者介绍道:“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把我省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省政府印发了《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科技“一号工程”的实施。全省围绕《成果转化工程实施方案》确定的15个成果转化专项,启动实施成果转化项目457个,财政资金支持5.3亿元,大部分项目与省产业基金、金融机构实现对接,带动企业投入247亿元,预计实现产值2127亿元,带动实现产值4000亿以上。其中有41个项目列入去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计划,有望迅速做强做大。
在谈到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面彭宇行说:重点围绕技术转移、工程化、融资等七类平台建设,支持平台项目40个,财政资金投入7120万元。同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的运营模式,组建了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探索建立了成果转化“发现、筛选、撮合、转化”等环节的运行模式和机制,带动一批产业研究院和10个区域技术转移机构相继建立,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省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在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品方面,彭宇行说:“启动实施了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屏等20个重大关键产品、90个重点培育产品和123个区域特色产品的培育发展,力争在一些先导领域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今年以来,新遴选了264个新的产品,准备报省政府批准,补充进入规划。目前,全省已经启动和即将实施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品达497个,总投入1853亿元,到2015年预期实现产值7338亿元,创利税1801亿元,为我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
“两年来,我省创新型企业达到866家,其中国家级21家;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1个,其中国家级10个;“十一五”以来,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达3500多项,落实经费90多亿元。成都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技术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为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园区化、基地化已成为四川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对于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彭宇行介绍:首先,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促进成都、绵阳、自贡三个国家高新区做强做大,充分发挥其在支撑区域经济增长、引领区域产业发展方向上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省级高新区建设,积极推进乐山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组织认定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省规划新建省级高新区10个以上,形成国家、省级高新区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我省已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7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5个。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底,35个基地聚集企业3300多家,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多亿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经成为聚集创新要素,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推进金牛、广汉、五通桥、丹棱等4个国家级和7个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促进带动不同类型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乐山、广安和雅安3个国家级和9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示范、产业集聚和科技服务作用,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示范和推广,促进科技资源向农村流动共享,统筹推进城乡科技创新、结构优化和产业发展。
彭宇行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省第十次党代会和这次会议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我省创新体系建设,以加强科技创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为重点,努力实现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突破8000亿的目标,为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