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上海蝉联2014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探花”

上海蝉联2014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探花”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和讯新闻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4-12-19 10:18:02

  日前,福布斯中文版发布“2014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今年的榜单上,广州、深圳、上海蝉联前三名。其中,上海在城市规模上依然拥有无以伦比的优势,同时也维持了其在人才指数及创新指数上的相对优势。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中,传统的招商引资及土地开发经营正在弱化,而创新与创业正在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在创新上把握先机,成为各一线大城市面临的挑战。

  长三角城市创新氛围浓郁

  据悉,“2014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广州位居第一。事实上,近年来,广州城市发展均衡而迅猛,除客运、货运指数继续保持双第一优势外,其在人才指数、消费力指数、创新指数等方面都有不小进步。深圳虽然维持排名第二,但凭借消费力指数及创新指数两个第一,同样耀眼夺目。

  与此同时,此次榜单前十名之中,同去年相比,无锡和南京互换排名,分列第四、第五位。杭州、北京、宁波、苏州排名不变,分列第六至九位。成都则由去年的第十二名跃升两个名次,首次挤进前十。专家表示,这得益于成都民营经济活力的提升以及创新能力的增强。

  据介绍,从区域分布上看,目前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带状分布的特点十分明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域共有48个城市入选,约占一半。长三角地区共有30个城市入选(比去年减少3个),其中9个上升、5个持平、16个下降,呈下跌趋势,主要因为长三角地区增长放缓而经营成本逐渐高企,但好在其民营经济活力充沛、创新氛围浓郁。

  珠三角地区11个城市入选,其中5个上升、4个持平、2个下降,整体上延续去年榜单上出现的“长三角回落、珠三角再起”趋势。相比之下,京津冀和东北地区表现抢眼。其中,京津冀7个入选城市中,5个上升、1个持平、1个下降;东北地区7个入选城市中,4个上升、1个持平、2个下降。而中部地区凭借较高的人才素质、较低的经营成本以及完善的客运货运能力表现稳定,15个入选城市中,5个上升、5个持平、4个下降、1个新上榜。“人口净流入”为城市带来生机

  截至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中国城市化率已达49.68%。中国已拥有相当规模的城市群,常住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89个,而常住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也达到15个,中国正在形成以特大城市主中心的城市群组,并以此为骨架再造区域经济。

  似曾相识的宽阔马路、栉次鳞比的摩天大楼、寂寞孤立的霓虹灯柱、行色匆匆的路人,是这些钢铁森林展示给世人的相似面孔。专家表示,大多数城市的发展不过是人口的集中、土地的延伸和资源的堆积,“在这样的一个个性化生存的年代,抛开历史、文化、行政等因素,从商业城市的角度出发,唯有开放和创新才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城市的开放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2014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名单中,有四分之三的城市是人口净流入。而在人口净流入最多的15个城市中,“十佳商业城市”无一缺席。专家解读,如果给城市的“开放”一个形象的定义,那就是对外来者的接纳能力。上海、北京这样的老牌国际化大都市的开放程度不言而喻,对流动人口非常友好,它们也占据人口净流入最多城市的第一、二名;深圳则是开放创造未来的鲜活实例,1979年深圳刚刚建市时,下辖人口只有三十几万。到2013年底,其常住人口已达1063万,成为名副其实的移民之城。深圳特有的移民文化也让它对外来者有更开放的态度。中肯地讲,深圳的成功由“天时”、“地利”、“人和”共同造就,但“人和”无疑是它从众多经济特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相关热词搜索: 探花上海大陆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