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合金:市场低位波动 行业转方式要求迫切
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
铁合金市场继续低位徘徊
2012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是稳中求进,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已经作了多次微调。这些措施的效果目前开始显现。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初步统计,2012年上半年不锈钢粗钢产量847万吨,同比增长12.5%。但是,第三季度不锈钢粗钢产量环比下降0.8%,预计2012年不锈钢粗钢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快报,2012年1月~9月份金属镁产量49.86万吨,同比减少5.94%,预计第四季度金属镁产量将继续减缓。受粗钢、金属镁等增幅减缓对铁合金需求的影响,预计铁合金国内市场将继续低位波动徘徊,2012年全年铁合金产量在30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7.14%。
2013年,国家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从而对铁合金行业运行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目前世界经济低迷,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正陷入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困境,新兴经济体也因此受到影响。因此,有专家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缓慢,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2013年国内外市场对铁合金的需求将继续减缓,预计全年铁合金行业生产量仍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幅会进一步减缓至5%左右。
同时,国家限制铁合金出口政策很难改变,铁合金出口将继续执行20%~25%的较高关税。因此,预计2013年铁合金出口量不会大幅回升,而铁合金净进口量将继续小幅增长。
随着铁合金产量增速减缓,预计2013年进口锰矿、进口铬矿、进口镍矿将继续减缓,进口平均单价和港口现货价格可能出现震荡,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大。再加上国内电价及其他原材料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预计2013年铁合金国内市场价格难以大幅回升,将继续阶段性低位波动。
铁合金行业应转变方式渡过难关
2013年,铁合金企业和行业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通过减量自律、沟通协调、合作共赢、科技进步、节能减排、品种开发等多项措施,增强信心,抱团渡过难关。
一是要抓住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机遇,围绕“十二五”期间铁合金行业结构调整目标,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加强新建、改扩建铁合金项目管理,严格控制铁合金产能过快增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要发挥行业协会协调功能,进一步加强行业产销自律协调,及时召开协会专业组协调会或G峰会,发挥规模企业的主导作用,规范经营秩序,避免恶性竞争,以销定产,主动控制产量增长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促使供求基本平衡,市场企稳回升。
三是要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进口锰矿、进口铬矿、进口镍矿等原燃料的供应稳定,争取国际市场主动权、话语权;密切关注、研究国际矿产品和合金市场以及海运行情的变化,选择原料最佳进口时机,千方百计降低采购成本。
四是要开发和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加快技术改造,推进铁合金电炉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促进工艺装备升级;推广应用精料入炉技术、炉外精炼技术、低压补偿技术、烟尘净化处理技术、煤气和余热回收发电技术、科学合理利用我国贫杂锰矿技术、硅微粉、锰铬粉尘、冶炼炉渣及湿法冶炼废渣综合利用技术等,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加强企业管理,严格内部经济责任制,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
五是要调整扩大产品规格,严格控制产品主元素和碳含量波动范围,降低硫、磷杂质含量,积极配合钢厂用户对铁合金产品的不同层次要求,促进使用优质经济产品;发展高纯精制产品、铬系和锰系中的低碳、低磷、低硫等精炼产品;加大开发我国富有元素资源的高附加值新产品,不断拓展企业的效益增长点。
炭素:加速技术创新 调整产业结构
中国炭素行业协会
2013年炭素行业经营形势
2013年,我国炭素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炭素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顺应高端制造业和新能源技术等新兴产业对炭素新材料日益旺盛的发展需要,研制开发新产品,延伸炭素产业链,为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尽管炭素材料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炭素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领域更为广阔。但是,长期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高度同构化必将导致产能过剩。在竞争残酷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强者生存,弱者被淘汰,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
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预计2013年炭素行业会随着国民经济的稳健提升而略有好转,但这种好转不会太明显,经济提升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2013年炭素行业发展对策
第一,加速技术创新,做强中国炭素。未来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是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竞争。因此,炭素企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新时期经济发展规律,把发展的着眼点放在“技术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轨道上来,全行业的产品要从量的增加转为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第二,制定并实施《行业准入条件》,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资金、浪费资源、浪费能源,是当前我国炭素工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顽疾,是做强我国炭素工业的病源,必须加以遏制,而且要从源头上治理。此外,还要制定炭素行业准入条件,并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审批并颁布实施。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炭素新材料。我国炭素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做精做强传统炭素产品,大力研发生产炭素新材料,赶超发达国家,尽快使我国成为炭素强国。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大科技投入,重点研制开发生产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纯石墨、高强高密石墨、各向同性石墨、热解石墨、再结晶石墨、石墨层间化合物、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富勒炭、纳米炭、石墨烯等炭素新材料。
第四,加快优质原料研发生产。优质原料的研发生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档石墨电极的原料针状焦,要尽快实现全部国产化。二是炭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原料高档纤维原丝和各向同性石墨的原料同性沥青焦的研制开发与国产化。三是前瞻性的研制劣质高硫石油焦的改良技术及其应用。
第五,针对原料能源情况,调整产业布局。目前,我国炭素企业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以石墨电极为例,其产能分布为华北地区20万吨、华东地区15万吨、华中和华南地区26万吨、东北地区25万吨、西北地区15万吨、西南地区9万吨。
第六,以质量求生存,靠创新谋发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各企业要靠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低消耗的产品,赢得信誉、扩大市场。要靠不断创新,改进工艺技术,生产优质产品;要靠不断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要注意局部表观成本和企业实际完全成本的关系。
第七,争取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炭素新材料研发与生产。中国炭素行业协会要积极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国家的产业政策、国家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法律法规,充分利用有关政策,找准政策切入点。
第八,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推动炭素工业健康发展。中国炭素行业协会要不断扩大覆盖面,广泛吸纳炭素企业入会,在中国炭素行业协会内设立个专业分会,提高行业协会的组织影响力,有效地推动炭素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审视炭素行业现状,有成就、有问题、有机遇;展望未来,前景广阔、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