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产业经济 > 能源 > >> 中国碳交易“或只能略微减排”

中国碳交易“或只能略微减排”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10-14 00:00:00

  中国拟议中的碳交易体系虽然将有助于略微减少碳排放量,但达不到大幅减排的效果——这是针对中国潜在碳价格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国。

 

  中国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还远未推出。不过,中国内地唯一的碳市场已开始了试验性交易——这是在毗邻香港的深圳推出的一个试点项目。随着中国推进以市场机制推进污染减排,今后两年,其他几个试点项目也将相继启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克劳福德公共政策学院CrawfordSchoolofPublicPolicy的弗兰克?乔佐FrankJotzo表示,对金融家、监管机构、学界及业内参与方的一项调查表明,有半数人预计,在结合不同试点项目的经验之后,全国性碳排放交易体系将于2018年启动。

 

  根据调查回应者的平均预期数据,届时二氧化碳的交易所交易价格将达到每吨53元人民币。到那时,中国预计还会征收碳税。参与调查者估计,2016年碳税有可能等于每吨约7元人民币,不过到2025年将提高到每吨32元人民币。

 

  这可能会令中国碳价大大低于澳大利亚目前每吨约24澳元(约合35元人民币)的水平,但将高于欧洲的价格。目前欧洲基准碳价为每吨4.79欧元(约合40元人民币),自今年初以来下降了28%。

 

  乔佐表示:“如果碳价处于50到100元人民币之间,(碳排放量)可能会减少10%到20%。不过,碳排放量仅从峰值稍有回落是不够的。这可能有一些效果,但不太可能达到改变现状的程度。”他还补充说,到那时中国还可能出台其他监管手段以加速减排。

 

  参与调查者还预计,碳价对投资决策只会产生有限的影响。

 

  碳市场允许企业从排放较少的企业手中购买碳排放许可证。这样,它们就能帮助设定碳排放价格,这种机制旨在鼓励企业减少此类污染,投资开发更清洁的技术。

 

  中国碳交易试点项目的一个制约因素在于,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中还不提供期货定价机制。如能提前几年预知碳价,企业主管们能更好地决策:是投资于减排设备,还是直接去购买碳排放许可证。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ChinaCenterforEnergyEconomicsResearchatXiamenUniversity主任林伯强表示:“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这充其量只是个试验,成败与否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他指出,深圳交易市场的交易量非常低,交易额偏低,而且碳排放配额的分配背后还有很多不确定性。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ChinaEmissionsExchange开市首日达成了两宗交易,价格分别是每吨28元人民币和每吨30元人民币。中国拟在两年内启动总共八个地方交易平台,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其中的第一个。这些交易平台旨在帮助政府在2015年决定是否要建定全国性碳交易市场。

 

  在起初100天里,深圳交易市场记录了185宗交易,涉及11.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价值725万元人民币。本周四,碳交易价格为每吨75元人民币,较9月初的92.95元人民币的峰值有所回落。业内人士警告说,深圳这一试点项目的交易规模依然太小,不足以从碳价表现中得出什么结论。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交易只能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