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名家之窗 > >> 李毅中:四川实体经济不应浮躁通过技术进步...

李毅中:四川实体经济不应浮躁通过技术进步应对困难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四川日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2-03-26 00:00:00

  ——专访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3月22日,由四川省委组织部和省经信委主办的四川省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规划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开班。第一堂课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讲授。休息室里,李毅中接受了记者专访。

  此前,李毅中特意前往汶川水磨镇近距离感受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四川。在这位老工业人的眼中,四川工业不仅基础雄厚,资源丰富,灾后重建更是让四川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发生明显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抓住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战略机遇,立足不同区域发展定位,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吸引高端企业入川,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李毅中为四川经济,尤其是四川新型工业化发展精准把脉。

  西部要高起点、高水平、差别化发展拳头优势产业

  记者:去年四川规上工业增速达22.3%,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二位。但从全国发展大局来看,“放慢速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旋律。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的四川,似乎正面临两难的选择。

  李毅中:四川的选择既要立足全国发展大局,也要考虑四川实际。

  中国工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如,资源环境已不可支撑工业的高速增长。去年全国总能耗折标准煤约35亿吨,比前年增长约7%,如果继续按这个速度增长,到2020年总能耗就要翻一番,全世界所有的煤都不够我们用。因此,速度有必要放缓一点。

  但西部、四川有其特殊性。2020年全国要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欠发达地区,发展相对东部滞后的四川必须追赶跨越,尤其工业必须追赶跨越。因此,我赞成西部的速度可以快点,东部可以慢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西部、四川就可以不顾环境约束提速。资源环境对经济,特别是对工业发展的约束在四川同样存在。

  记者:四川如何找到科学发展速度的平衡点,在扩张总量的同时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李毅中:四川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差别化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资源基础和市场条件选准优势产业。事实上,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是差别化的,即使这个产业在全国受限制,但如果对四川来说是优势产业,国家仍然会鼓励发展。西部不能走东部老路,要高起点、高水平、差别化发展拳头优势产业,争取既保持较快速度,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事实上,在处理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上,四川作出较成功的探索。近几年,四川工业不仅增速快,而且产业结构、区域布局、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在发生明显变化。我特别注意到,去年,四川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78%,完成了6%的目标,而去年这项指标全国是没有完成的。

  今年,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更严格。在原来控制单位GDP能耗的基础上,对能耗总量也提出明确要求。四川和全国一样,面临的任务依然艰巨。必须转变观念,有多少电、煤就做多少事。

  只有技术创新和突破才能催生并支撑新兴产业

  记者:在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去年四川省财政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今年还将再投20亿元。您认为,如何才能让专项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李毅中:四川提出“十二五”要突破60项以上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重点产品100个以上,培育发展10个以上百亿元企业。每年投入20亿元财政专项资金等。这一系列有力举措,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意义重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财政专项资金应紧紧盯住自主创新这个关键环节。新兴产业的灵魂是新技术,没有新技术就没有新产业,只有技术创新和突破才能催生并支撑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这应是财政资金的着力重点。此外,在财政资金外,政府可尝试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集聚各方力量支撑其成长。政府还应组织行业攻关,组织产学研用结合,协调相关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除资金支持外,还应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比如,污染物和碳排放交易机制的完善,将对众多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记者: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传统产业依然占据四川工业的“大头”。“新”“旧”产业的关系该如何处理?

  李毅中:举个例子,电动车虽然是未来发展方向,但按照现在进度,到2015年全国将年产25万辆纯电动车,当年全国汽车产量可能超过2500万辆,电动车只占1%,从经济发展角度看,电动车还形不成经济增长点,从节能减排角度看,也必须把更多精力放在传统内燃机汽车上。

  另外,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实际是密不可分的。不能离开传统产业搞新兴产业,搞新材料,离不开钢铁,离不开有色金属。发展新兴产业也能更好地提升传统产业。在四川的对外开放过程中,既要引进传统制造业项目,也要引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项目。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本回报率解决实体经济的困难

  记者:发展实体经济正越来越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这是否意味着工业发展正迎来新的机遇,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李毅中:金融危机中,西方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制造业回归,中国没有那么严重的问题,但也出现了实体经济空心化的问题。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国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前年是6.14%,去年略提了一点。资本有一个怪脾气,它总是要投向回报率最高的领域,如果实体经济利润率低,当然不会受到社会资金青睐。

  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企业不应该浮躁,不要梦想一夜暴富,应继续专注主业。面对困难,企业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资本回报率来应对。

  政府政策导向很重要,要营造勤劳致富、实业致富的环境氛围。我们必须认识到,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以工业为主导的历史格局将不会改变。

  记者: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特别受关注,和全国一样,四川不少中小企业也遇到很多发展难题。

  李毅中:首先还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老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发展小额金融机构来解决这个问题,大银行解决大企业的问题,小银行解决小企业的问题。发展小额金融机构,要鼓励民间资本进来,存款准备金率、印花税、营业税等都可以与大金融机构有差别。

  政府还应该为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链发展集中起来,实现要素优化,提升抗风险能力。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小微企业也大有作为,要引导它们积极融入大企业,为其做配套,不一定都走高端,任何产业都有中端和低端,中低端也有先进的生产力。

相关热词搜索: 李毅中四川实体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