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傍晚,浙江省杭州市突降倾盆大雨,城北一片汪洋。暴雨导致路面积水严重,开车如开船。多处道路交通瘫痪。
随着夏季雨水季来临,城市内涝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自去年7月份以来,多地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规划,重构、翻新城市排水系统。由于工程巨大,建设资金动辄百亿。相关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十二五”期间的排水管道总投资为7329亿元左右,平均每年1465.8亿元。
然而,在经济低迷、流动性偏紧的当下,如何解决资金问题?虽然有地方政府通过自筹、中央财政补贴和融资筹集排水系统建设资金,但在地方债总量已达GDP 50%的情况下,即便融资成功,也大大加重了地方债的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城市排水管道能否彻底根治城市内涝顽疾,依然充满不确定性。一旦工程无法彻底根除内涝问题,巨额投资何时才能回收成本又是一个棘手问题。
地下水怎么排
多地地方政府出台规划,全面升级城市排水管网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天津水务局处获悉,2013年天津水务将斥资100亿元投向民生工程建设领域,推进各项民生水务工程建设,全力确保天津供水和防汛安全,其中将铺设截污管道330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铺设配套管网40公里。这是中国城市排水建设大跨步的一个新案例。
据了解,排水管网主要包括排污水管和排雨水管两类,前者将收集的工业、生活水送入处理系统,经过处理后回到自然界再生利用,后者收集降雨送去江河湖海。相关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我国大部分城市原有的排水管网均是雨污合流系统,该系统节省了管网的铺设,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一方面,降雨较大时,雨水和污水合流会加大污水处理厂的压力;另一方面,即使采用了截污式雨污合流,也难以完全规避雨水收集系统被污水污染。而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后即可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已有多个城市正在进行或者规划雨污分流工程。
近日,有媒体报道,继2010年后南京又计划实施大规模雨污分流工程。资料显示,南京市2010年推出180亿元的水环境整治工程,计划用5年全面完成老城区及周边地区雨污分流,该计划甚至吸引了500强企业进驻管道市场。如今,旧规划进展未知,新工程又将推出。据悉,南京主城区先前推行的雨污分流主要是围绕主城区226平方公里,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何金雪表示,这次的攻坚战是市域11个区,包括城区和街镇建成区,范围有上千平方公里。截至发稿,《国际金融报》记者未能得到相关人员的证实。
业内人士预测,城市排水管网升级改造,在未来的8年到10年间,将迎来上万亿元政府投入的“大蛋糕”。据不完全统计,重庆2013年将计划完成220亿元各项水利投资;至2015年底,西宁市将投资15.3亿元用于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再生水利用、河岸环境整治等相关工程;而北京也提出,“十二五”期间要投入21.2亿元基本建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并对中心城的排水管线全部实施更新改造。
另外有消息称,中山市的雨污分流工程正在进行,总投资约51.09亿元,覆盖19个镇,预计2015年底前完成,届时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稳定在200mg/L以上,各镇区完成辖区内雨污分流面积达到60%。
《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中国水网查看相关资料时发现,2012年7月底至12月底,全国新建、扩建、改建管网开工项目共计49个,竣工项目29个,新建、扩建、改建管网计划47项,出台专项管网管理条例、建设实施方案等地方法规六条。可见,在中央政府推动管网建设的带动下,各地似乎都将排水工程纳入城市发展纲要。
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城市排水管道长度总量达到37万公里,城市排水管道密度为9.0公里/平方公里。按照2010年中国城市化率46.6%的水平,经计算城镇人均排水管长度仅0.57米,更不要说普及率更低的农村地区。可见,排水管网建设总体水平落后,与欧美及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城市建设司此前也确定2013年首要工作是“抓好城市排水防涝”。数据显示,中国洪涝灾害损失年均超过1100亿元,因此政府加大排水管道投入势在必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