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一次性” 从自己做起
许多网友在经济日报法人微博留言表示,一次性用品的大量消耗既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映射出部分人群生活方式还不够健康环保。
@晗筱凝:
低碳环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杜绝一次性用品,据说全球的一次性筷子,都够大半个森林了,没有森林,雾霾天气能不来吗?
@A文文:
环保其实很简单,很多身边的事情就可以做,拒绝一次性用品,拒绝瓶装饮料,纸张用两面,吃饭不浪费,洗脸洗澡尽量一水多用,不用的电源彻底关掉……
@茜友之雅:
如果你能做点什么,就从你身边的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开始吧。
@程小默的未知心情:
带餐具出门,不仅为了环保,一次性用品对身体也不好。
@永不再来1998:
拒绝白色污染,拒绝一次性用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真的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Mrs-Darcy在路上:
一次性的生活多悲哀啊,什么也留不住似的。生活中一切都崭新锃亮,像永远身处暂居之地。
@惭愧妙音10:
环保和健康是同步的。很多人嫌麻烦,不爱随身带水杯、餐具。可是一次性用品既不卫生,又浪费资源,黑心商家更是见缝插针。为了更健康更卫生,也该告别一次性用品。
@洁少的花花世界:
抵制浪费性消费,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没有使用,就没有污染。
(本报记者 陶瑞钢整理)
国外酒店的节约之道
本报记者 周 剑
很多国家的酒店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需住客主动要求或收费。在美国,一般酒店均不提供拖鞋、牙膏、牙刷、擦鞋布等用品。高档酒店房间里也不会摆放这些东西,顾客需要时可以电话要求或向前台索要。还有的宾馆提供一次性用品时要进行单独收费。因此,大多数美国人外出旅行,都习惯自带贴身的私人用品,这样既放心又节约环保。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酒店做法与美国类似,不给住客提供该类用品已是行规。
更为人性化的做法是提供量小合适的用品,鼓励有度消费。国外有许多经济适用型酒店采用固定在墙上的挤压瓶给顾客提供洗发水和沐浴露,方便住客根据个人情况用多少取多少,但是都不能带走。不少酒店还找到了其他的替代办法,比如将牙膏、肥皂的体积做得越来越小,两三次即可用完,极大地减少了浪费的可能。
此外,酒店业也逐渐形成了回收利用的新风气。日本酒店已经实现了对一次性用品的循环利用,例如,在清洁地板或洗手时使用客人用过的牙刷;把未用完的香皂用于员工洗手池;剩余的洗发膏和沐浴液可以作为清洁衣物的添加剂;客人用过的纸张也可以在内部培训和打印文件时进行再利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