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监管遭遇困难
记者走访沪上多家商场、超市发现,面对监管部门的三令五申,不少商家采用了“买一送N”“现买现装”等方式规避监管。同时,由于上海是国内第一个对过度包装拥有具体处罚细则的城市,监管部门的监察和处罚还遭遇着生产销售异地性带来的实际困难。
买茶叶送茶具、买红酒送饮酒器具、买咖啡送配套器具、买化妆品送礼盒……在市中心的某知名商场,记者看到,这里的烟酒茶叶等商品销售包装精美,不少商家还采用买商品,赠送配套的名贵外包装和配套器具“买一送N”的方式规避相关规定。“外包装本身我们也零卖的,我们帮你组装好也行,自己组装也行,反正也不违反规定。”
从2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若干规定》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限制商品过度包装和促进商品包装物减量的地方性法规,根据这一规定,销售者销售违反强制性规定商品,情节严重最高可处以5万元罚款。然而,作为地方性法规,这一规定对于外地生产、上海销售的产品依然面临着监管权限的困难。
“好面子”送礼观要不得
专家认为,商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应对方式,背后还是中国式“好面子”送礼习俗在作怪。要拒绝“美丽垃圾”,首先要倡导朴素节俭的消费观,同时还要打通监管环节,从生产到销售全环节监督包装“瘦身”。
在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文军看来,过度包装的流行和中国人的送礼文化分不开。要消除过度包装的“市场需求”,就需要改变重“面子”轻“里子”的送礼理念,需要大力倡导“礼轻情义重”的交往风气,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好风气传承和发扬光大。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田兆元指出,过度看重礼品包装不仅让消费者掏了冤枉钱,更是浪费了资源,给环境造成了破坏。建设“美丽中国”,拒绝“美丽垃圾”,需要从每个人改变消费观,从实际行动做起。
针对生产销售异地性带来的难题,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稽查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超市、卖场中销售过度包装产品,将会对销售方进行处罚。对上海生产的过度包装产品,质监部门将对源头进行追踪;如涉及过度包装的产品来自外地,则将通报当地质监部门。
大润发超市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超市对疑似过度包装的商品会进行内部下架,并上报总公司,等候下一步的指令,希望由此“倒逼”采购部门提前进行“过滤”,对上游生产企业产生压力,促进其减少包装量。(记者周蕊 潘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