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生产仍相对过剩,而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差不多都是由几家企业来供应市场大部分的需求。
由此可以肯定的是,以此为开端,整个行业将进入加速整合期,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这也正是国家引导产业发展的目标。
对于未参与谈判的中小光伏企业,受价格承诺以及出口数量限制的冲击最大。此外,收缩的出口市场势必将催生更加激烈的企业间竞争。
能源行业分析师余文俊表示,小光伏企业由于没有规模优势,生产成本高,很可能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必须放弃这块领域。两个明显的可选方向是,开辟新市场和进军高端市场。
比如,光电转换率处于顶尖水平的单晶光伏组件在此次价格承诺中并没有受到影响,英利的熊猫组件、阿特斯的阿尔卑斯组件就属于此类,该类产品在欧洲的售价都高于此次公布的每瓦56欧分。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不少企业也有了自己的考量。毕竟在出口配额的限制下,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必然遭到其他国家产品的蚕食。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哪些国家将是潜在的替代国,这些替代国的已有产能是多少,新增产能建设周期是多少?
但考虑到过去的产能快速扩张很大缘由就是企业看到欧洲市场巨大的需求,而在今后的规划中,不少企业也表露,会充分考量在其他国家的产能分布,以免重蹈覆辙。
如此看来,我国光伏产业真正健康发展必须经历两个阶段,一是重组整合形成强大的企业集团;二是转型升级,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向薄膜太阳能电池,碲化镉太阳能电池转型。而这些结果的取得都需要企业苦练内功,练就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抗衡的实力。(本报记者 杨红英)
相关链接 欧盟光伏双反事件回顾
2013年8月3日:欧盟正式批准中欧光伏贸易争端和解方案。
2013年6月6日:欧盟对华光伏涉案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
2013年5月28日:欧盟17成员国反对光伏双反价格承诺成磋商焦点。
2013年5月22日:中欧光伏双反案价格承诺首轮谈判破裂。
2013年5月16日:欧盟闭门磋商对华太阳能47%反倾销关税。
2013年2月22日:欧盟酝酿对华光伏双反增加追溯期。
2012年11月8日: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
2012年10月11日:欧盟公布对华光伏反倾销名单6企业被强制应诉。
2012年9月6日: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立案。
来源:中国工业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