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国经编业的成绩不俗,但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实力差距仍不容小觑。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主要经编产品进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2.19倍,经编机械的进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3.93倍,差距十分明显。
“我们产品质量和品种都有所提升,但还是差一口气。”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专家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南梁分析,中国经编业在四个方面仍待提高。
关键技术上差口气。像整经等技术,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使我国面料的白度、硬挺度均不如国外。再比如经编机械,德国卡尔迈耶经编机的转速已达到2000转,并实现铺纬均匀,相当于“既要马儿跑得快,还要马儿不吃草”,而国产高速经编机达到1000转就已不易。
行业理念上差口气。我国传统观念认为纺织不是一个精密行业,工人手抓抓就算生产管理,可国外同行已经进入了智能化时代,计算机控制下的精密制造已成为行业主流。
质量控制上差口气。国内小批量生产质量可控,大规模制造的品质控制就不稳定。例如,在灯光的照射下,国外高档氨纶织物平滑如纸,而我国同类产品却能辨识出条条经纬。
品牌营销上差口气。目前我国还缺少经编业的品牌企业,而国外无论是面料还是纺机都有知名品牌,并享有绝对的话语权。
尽管就差这一口气,但中国经编业“补气”已经刻不容缓。据介绍,与其他纺织技术不同,经编技术不仅应用于民用领域,还覆盖军用、医用等领域。一些超轻、超薄、超强经编材料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科技领域的基础材料。其核心技术、关键设备被国外长期垄断,即使高价也无法购买,已经阻碍了下游高新产业的自主创新,成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瓶颈。
“中国内需市场将是未来10年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这为经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沈顺年认为,中国经编业已建立起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以经编为特色产业的产业集群生产优势明显并有了一定的技术和市场积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技术创新,‘十二五’中国经编必将迎来质的飞跃,在世界经编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陆娅楠)
来源:人民日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