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欧洲受债务危机影响严重,国外投资对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欧洲为吸引外来资本,向国外资本提供了优惠的税收及移民政策,并简化了投资流程。欧洲是世界经济腹地,购买力水平较高,中国资本趁机进入发展潜力巨大。”白朋鸣说。
分析指出,2013年,对于想到欧洲投资贸易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时机。在并购方面,热点行业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制造、农业食品、新能源、汽车、矿产资源等行业。但可能会出现新的并购机会,比如旅游地产和体育产业。
此外,2013年,除了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传统国家之外,中东欧一些国家也将逐渐成为中欧并购的新热点。
合作共赢的前景
白朋鸣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中国企业到欧洲投资、贸易前景光明。“欧洲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先进,市场容量较大,加强与其经济合作,有利于我国引进领先技术及产品的出口。”
虽然如此,业内人士亦对未来表达了谨慎的担忧。
近两年来,欧盟对华贸易政策呈现出强度加大、规模增多、涉及的敏感议题也在增多的特点。
据悉,欧盟延续了去年对华贸易的强硬风格,“双管齐下”:一方面利用贸易救济调查的方式频频发难中国制造。另一方面,出台多项指向中国的新贸易举措。
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2012年,欧盟对中国新启动的贸易救济调查数量居高不下,年平均达到8起。仅2012年,欧盟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4起、反补贴调查3起,均居被调查的各国产品首位。
专家认为,中国企业需要建立全新的欧洲发展战略,合作中一定要有双赢理念,这方面中国企业比较欠缺,往往忽略了对方的需求以及对企业发展的期望,导致遇到多方阻力。
丁一凡表示,欧盟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中国企业去欧洲投资,帮助欧盟的重债国走出危机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同时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有巨大的经济利益。
近日,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使论坛”上的讲话称,构建互尊互鉴、全面合作、共同繁荣的中欧新型伙伴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将给欧洲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据预测,中国到2015年进口规模将达10万亿美元,将为欧洲实现增长和就业提供重要的“域外动力”。
“目前,欧洲经济正处于低谷时期,为投资者创造了‘价值洼地’,是中国资本介入的良机。实现中欧合作共赢需要在政治上求同存异,同时加强双方文化、经济方面的交流。”白朋鸣说。(本报记者陈青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