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专家认为,现阶段正是水果集中上市季节,造成市场上水果供应增加,收购价格下降。并且,从果农到消费者之间包括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这些环节涉及过桥过路费、各种税费、批发费、零售费、摊位费、管理费等层层加价,推高了水果零售价格。
加大产销对接力度 畅通“绿色通道”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可举办专场产销对接会,破解部分水果价跌滞销困局。另外,应进一步加大“农超对接”力度、畅通“绿色通道”,降低终端市场水果价格。
甘肃省静宁县果农梁平安、吉林省延边州果农孙海波等人希望,借鉴此前应对蔬菜滞销做法,举办专场产销对接会,将超市等大型水果经销商介绍到当地,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记者了解到,针对10月中下旬山东、河南、浙江等地发生的卖菜难,商务部紧急启动了农产品“卖难”应对工作机制,并派出三个工作组,分别前往山东、河南、浙江三省发生卖菜难的产区进行调研,协助地方政府帮助农民缓解卖菜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大“农超对接”力度。吉林省长春市昌大物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副产品出口,公司董事长孙亚清告诉记者,“农超对接”是解决水果滞销的有效办法,但现在部分地区“农超对接”推进效果一般,影响了农民和超市的积极性。“农超对接”中间环节多,入驻费、人情费、赞助费等不合理收费广泛存在,导致商品终端价格高,农民却没有因此受益。
孙亚清认为,“农超对接”的关键是物流环节,但现在物流企业从事“农超对接”的利润很薄,工作却十分繁琐。如果建立一个包括供货商、采购商在内的园区,让双方直接在园区内完成对接,既可减少中间环节,又可使果农、超市、物流企业三方都能受益。
湖南省石门县农产品流通办公室主任李平则认为,破解“农民卖难,市民买贵”难题,最迫切的就是降低物流成本。国家的“绿色通道”政策要落到实处,对于柑橘等季节性极强的大宗水果,应出台专门的运输费用减免和燃油补贴政策,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保障相关各方利益。(潘林青 宗巍 张钦 周勉)
来源:新华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