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医药政策和市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基药政策、招标政策等医药政策密集出台。
不过,如今中资药企的这段幸福时光即将被打破,自从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立,一些嗅觉灵敏的本土企业已经觉察到了这场反腐风暴即将从外资企业不可避免地刮向中资企业。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7月份至今,先后有公安、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卫计委等部门连续行动,可以反映出此次反腐上层的决心比较强,卫计委成立专项小组,各地方的打击商业贿赂行动也应该会持续跟进。
谈及此轮反商业贿赂行动,业内人士通常是拿国家于2006年在医药行业中进行的大规模反商业贿赂活动做参照。当年医药行业震动极大,出现亏损企业1310家,累计亏损额为44.02亿元,全行业利润增速为10.61%,显著低于历年水平。
据悉,医药投研人士在9月策略会集中之际,曾纷纷指出此次反腐潮与2006年的反商业贿赂有本质区别,但经卫计委反商业贿赂小组成立这一逆转,行业人士指出,在医保收不抵支的情况下,若反贿赂力度加大,医药板块多受影响。
结合此前卫计委在葛兰素史克事件中的表态,即“对司法机关认定的行贿企业和个人,将记入医药购销领域黑名单”的说法,市场传言称,卫计委将于10月下旬启动第三项专项行动,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宣布一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不过至今为止黑名单还未公布。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卫生部门在各地药品招标中会有黑名单的政策,执行已有很多年。卫计委的这次行动,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黑名单的扩大版。从上一轮医改开始的2003年,“反商业贿赂”就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卫计委的工作计划中。尤其是2006年,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被双规之后,卫计委掀起了一轮整治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风暴。
目前,谁也无法预料此次反贿赂风暴会推进到哪一程度,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政府相关部门继续推进,许多本土企业将要继续承担业绩下滑的风险,而在不可知的政策环境面前,竞争将变得愈加激烈。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2013年前三季度,伴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化,医药政策和市场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基药政策、招标政策等医药政策的密集出台,反商业贿赂、药品降价等事件持续影响医药市场。
医药反腐不断升级
6月13日
《华尔街日报》称,正对GSK一起匿名举报展开调查。举报人称,2004年至2010年,葛兰素史克在华销售人员贿赂医生。
6月28日
长沙警方通过官方微博公布,GSK有高管涉嫌经济犯罪而被当地公安机关调查。
7月1日
GSK 中国证实,6月27日有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到访了上海、北京办公室。公安部通报称,GSK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长沙、上海和郑州等地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
7月14日
警方透露,GSK4名高管被带走。
7月15日
GSK 官方网站发布致歉声明,称支持中国根除腐败决心。
7月17日
GSK发言人表示,公司中国部门英国籍财务总监已被限制离境,中国警方指控其中国部门向中国政府官员与医生行贿。
7月19日
比利时优时比发言人证实上海办事处被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造访。
7月22日
英国第二大生物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中国媒体负责人证实,一名销售人员被上海黄浦警方带走,但所涉事件与公司无关。
10月底
卫计委牵头发起的反商业贿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对药企进行暗访。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