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到此一游”乃传承而来的恶习

“到此一游”乃传承而来的恶习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互联网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3-05-28 09:49:14
  潮白

  埃及卢克索千年神庙的浮雕上刻上了中国人“到此一游”的字样,引起了国人的一致挞伐。早几年我写过一篇《“到此一游”,脸丢到宝岛上去了》,现在看来升级了,脸干脆丢到国外去了。《淮南子》早就说过:“凡人之所以生者,衣与食也。今囚之冥室之中,虽养之以刍豢,衣之以绔绣,不能乐也。”怎么办呢?得出去旅游,“登泰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者若盖,江、河若带,又况万物在其间者乎!其为乐岂不大哉?”很多人都是这样践行的,比如明朝杨巍“平生宦游所历名山,皆取一卷石以归,久之积石成小山”,他老人家闲时便“举酒酬石,每石一种,与酒一杯,亦自饮也”。

  如今的旅游热早已勃兴,却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景点拍照,回家啥都不知道”。这种传神的概括,揭示了当下旅游的层次之低,只是满足于“到此一游”,去过那儿,就够了,景点内涵不在关心之列。素质差的,干脆找个地方,径书“到此一游”。当然,这也不能苛责今人。实际上像杨巍那种旅游在古人中也要归为高雅的一类,不少留存至今的摩崖石刻,如泰山上“壁立万仞”、“置身霄汉”一类算是有些味道的,大量的其实也就是直白的“到此一游”。倘若举近前的例子,则肇庆星湖历代石刻中就不乏此类手笔,自唐迄清,代代如此。

  唐朝的。李绅有“长庆四年二月,自户部侍郎贬官至此,宝历元年二月十四日将家累游”。李绅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function(){ var array = new Array(["ydtj","5"],["zhengwenbbs","21"],["zhengwenph","22"],["zhengwenpic","23"],["zhengwenvideo","24"]); for(var i=0;i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