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发 继机电商会后,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日前赴欧为中国光伏做最后的博弈。而这正值欧盟成员国对征税提案进行投票表决的关键时期。实际上,就在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赴欧就光伏案展开最终磋商的前一天,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作为行业的代表刚刚结束在欧洲的谈判回国。不过,昨天机电商会发表声明称,近期中国与欧盟就光伏产品双反案进行的首轮价格承诺谈判宣告破裂。但是,业界人士对商务部此行仍有较大期待。 专家表示,无论何种结果,国内光伏产业势必受到冲击,将面临新一轮产业洗牌过程。但国内光伏产品仍具较强竞争力,开拓新兴市场难度不大。
■动向 机电商会:中欧光伏双反案首轮谈判破裂 昨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机电商会)在其网站发表声明称,近期中国与欧盟就光伏产品双反案进行的首轮价格承诺谈判宣告破裂。 据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介绍,经中国政府与欧委会多次沟通磋商,双方同意由机电商会代表中国光伏产业就该案价格承诺问题与欧委会进行谈判。应欧方邀请,机电商会近期派出谈判工作组与欧方商谈,提出了务实可行的价格承诺方案,但欧方直接回绝了中方业界提出的上述方案,也不回应谈判工作组提出的问题。 机电商会在其声明中表示:“由于欧方完全没有表现出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诚意,导致首轮谈判无果而终,宣告破裂。” 声明表示,中欧多数光伏企业一直期待中欧双方能够通过协商解决问题。我们希望欧委会拿出诚意,尽快就价格承诺问题与中方业界进行全面深入的磋商谈判。 “我们呼吁欧委会能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体现诚意,这种诚意体现在效率、务实和谈判执行的可行性上。”王贵清说。他表示,希望欧委会在谈判结果达成前,不要对中国光伏产品采取双反措施,为谈判创造良好的氛围。 不过,他没有透露谈判和价格承诺的具体内容。
德国支持中国 商务部再赴欧盟作最后博弈 按照日程表,5月24日欧盟成员国投票表决欧盟对中国光伏征税建议案,6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投票结果。商务部此行,正好赶在欧盟对中国光伏征税裁决的关键时间点之前。 实际上,在商务部赴欧谈判启程之前,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曾表示,发生贸易摩擦的关键在于妥善处理,有效和互惠互利的途径是对话和合作。“中方不愿意看到中欧贸易摩擦的扩大和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德国主要的两家太阳能工厂因不敌中国光伏而申请破产或债务重组,但德国反对欧盟委员会反对欧盟对中国光伏征收反倾销税。 德国副总理罗斯勒表示,欧盟的双反调查是一项错误的决定,德国工业对此感到非常忧心,并认为执委会应全力避免贸易冲突的发生。对此,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德中的政治经贸关系一向良好,而德国与中国双边贸易进出口额相当。“目前中国与德国两者处于几近完美的共生状态,中国需要欧洲的技术,而德国需要中国这个市场。”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编辑主任Hans Kundani也表示。 但林伯强认为德国此次为中国“两肋插刀”不单纯出于中德友谊。“最主要的原因是德国的太阳能方面的设备先进、制造技术发达。”林伯强认为,若对中国征税,德国也将受到极大影响。 但有关人士表示,因时间急迫,德国的力挺或许改变不了欧盟委员会对华光伏征税的决心,或许会对12月的最终裁判结果起一定的作用。 另外,也有消息透露,此次协商,美国方面也参与其中。不过,据路透社报道,欧盟与美国21日都表示,关于各自与中国在太阳能产品方面的贸易摩擦问题,欧盟与美国不会进行协作谈判。
■分析 外媒称欧盟有意磋商 条件或是中国作出妥协 实际上,就在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赴欧就光伏案展开最终磋商的前一天,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作为行业的代表刚刚结束在欧洲的谈判回国。不过,机电商会协商之行并未得到欧盟的热情回应。 据机电商会副会长王贵清介绍,应欧方邀请,机电商会近期派出谈判工作组与欧方商谈,提出了务实可行的价格承诺方案,但欧方直接回绝了中方业界提出的上述方案,也不回应谈判工作组提出的问题。机电商会在其声明中表示:“由于欧方完全没有表现出通过磋商解决问题的诚意,导致首轮谈判无果而终,宣告破裂。” 虽然如此,业内人士对商务部和欧盟的谈判抱有较大期望。 “在欧盟内部,包括很多企业、行业协会都反对对华光伏产品征税,这也将对欧盟光伏产业造成较大影响。”卓创资讯光伏分析师王晓坤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为避免两败俱伤,因此双方可能会各自妥协一步。 “不到万不得已,商务部是不会采取如此规模的协商的。”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对于此轮协商,商务部此举会更加直接务实地扣中利益核心,谈判的结果当然也将直接影响到投票的结果。 除此之外,根据路透社获得的内部文件显示,欧盟愿加深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但希望北京当局先作出让步。这份由欧盟外交部起草的草案文件显示,如果中国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问题及竞争方面的忧虑”,那么自由贸易协议(FTA)是可以期待的。 然而,中国若想避免被征税的命运,也必须做出一定的妥协“补偿”欧洲。记者了解到,目前经过初步沟通,提出了两个备选“补偿”方案,一个是对中国出口欧盟的产品进行数量限制,一个是中国光伏企业必须作出提高价格的承诺。 “相对征税,价格承诺对国内企业的影响较小,但仍有企业会因为竞争力不足而被淘汰,光伏行业仍面临一轮洗牌过程。”王晓坤表示。
中国光伏产品仍具竞争力 不少光伏企业担心,提高光伏产品价格会使中国光伏丢失大面积市场,加速利润蒸发。 实际上,这种担忧不无道理。若欧方要求提价的幅度过高,相当于征收高额税率,这样会导致中国出口到欧洲的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失去价格优势的利器。 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欧盟是否最终对中国光伏征税,占据欧洲光伏市场半壁江山的中国光伏都在劫难逃,最终避免不了受到冲击的命运。据悉,2012年中国出口欧盟的光伏产品虽然同比下降45.1%至111.9亿美元,但这仍占我国光伏产品总出口额233亿美元的近一半。今年1到2月,我国对欧洲的光伏出口额达12.7亿美元。 王晓坤表示,由于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国家对光伏的需求正在降低,欧洲市场正在缩水,中国光伏可开辟新兴市场,寻求新的出路。“我国光伏产品虽然产品层次不高,但价格相对便宜,因此开辟新市场并不困难,”王晓坤表示,日本、韩国的光伏市场越来越被看好,国内的市场也正在逐步开启。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赵晓娜 实习生 侯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