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被查处所引发的新闻效应持续发酵。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刘铁男本人,而是变成了国家能源局的新闻发言人。从刘铁男被实名举报到新闻发言人迅速坚决的否认,再到真相大白,前后持续了5个多月的时间。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唯领导马首是瞻”的荒唐行为,被“人民微评”直斥为“家奴”行径。
客观地讲,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在增加政府信息的透明度、引导社会舆论、改善政府形象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在当今社会,信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政府也希望通过及时、准确、权威地公布政务、公务等相关信息,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公众还是政府,都希望新闻发言人制度越来越规范化、科学化和社会化。 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本质来看,通过该渠道向公众发布的信息,应该是政府集体意志的体现,反映的是集体决策的内容。换句话说,新闻发言人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政府集体领导的“传声筒”和“宣传机”,是民主决策过程和结果的发布者。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及某些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甚至演变成为少数领导者的“代言人”和“辩护人”。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就在于个人领导取代了集体领导,“一言堂”、“家长制”盛行。在这种情况下,领导个人的意见就变成了政府或部门的意见,领导个人的观点就变成了政府或部门的观点。于是,新闻发言人成为某些主要领导的“家奴”现象也就不足为奇。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似乎还颇有市场。在某些主要领导的授意下,新闻发言人成了替政府和领导“捂盖子”的工具。一旦出现什么事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掩盖真相、逃脱责任,完全不顾普通民众的感受,置民众的知情权而不顾。可是,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信息不完全甚至信息不真实,通常是谣言产生并传播的“温床”。而谣言又极易引发社会公众的不满,甚至会激化社会矛盾。这样一来,新闻发言人无形中成了掩盖真相甚至传播谣言的“助推器”,其带来的后果不能不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因此,要规范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首先就要消除领导体制当中的“一言堂”现象。只有从个人领导回归到集体领导,新闻发言人才能秉承集体的意志,发出集体一致的声音,向民众传达真实、可靠的信息。事实上,集体领导是能够有效防范新闻发言人变成个别领导“家奴”的最有力武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一个单位或部门的集体领导、完善社会监督,显得格外必要和紧迫。 ■ 李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