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有两家央企拉开了重组的大幕。7月15日,国资委宣布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纺”)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成为后者的全资子企业。这是一周内的第二起央企重组,7月11日,中国国旅(601888,股吧)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
资料显示,如果加上中纺的资产,今年中粮资产有望跨过5000亿元的关口。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中纺并入中粮符合央企改革大背景,但是中纺主营粮油和纺织,中粮主营粮油,双方怎样才能整合好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资料显示,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主要经营粮油食品贸易,现今业务板块已涉及种植养殖、物流储运、食品原料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生产销售以及地产酒店、金融服务等领域。而中纺集团创建于1951年,专注于纺织和粮油两大主业。
分析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不难发现,双方业务存在一定重合,未来如何整合值得关注。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两家央企合并后食品板块面临重组,同时将增加服装板块,整个业务板块会更复杂。因此,中粮内部的沟通、磨合、协同会遇到很大挑战。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李红昌认为,不同业务形态的整合是中粮整合中纺的一大难点。因为两个不同企业的整合会面临文化、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差异,不同业务形态的重组、整合需要强大的支撑。
李红昌认为,目前央企的合并并非资本的合并,因此合并很长时间后仍然存在内部管理协调的问题。对此,朱丹蓬颇为认同。他表示,中粮和中纺合并属于行政的合并,而并非市场经济的合并,对中粮集团的内部整合、组织架构人事安排无疑是挑战。
除内部整合以外,中粮合并中纺后如何经营服装板块是另一难题。资料显示,中纺还有成衣板块,主要从事服装、面料、家纺成品的出口业务,服装出口业务占成衣板块销售收入比重超过60%,中纺成衣板块现有服装加工企业6 家,拥有1000 万件/套成衣年生产能力。对于从来没有从事过服装贸易的中粮来讲,涉足新领域引业内人士担忧。
对此,李红昌分析说:“食品是非常关注安全、品质、质量的领域,而服装相对而言更强调差异化、市场营销和知名度,两个板块性质差别较为明显。再加上现在服装领域的去产能化压力大、市场竞争激烈,因此整合难度不小。”李红昌如是说。
朱丹蓬也并不看好。他认为,中纺原来的经营本身就不好,中粮跨行业跨部门经营服装问题很大。
除了集团内部的融合,合并后对外的市场策略和风险问题也令业界堪忧。李红昌表示,合并后随着外部物流配送、市场份额等的变化,中粮集团的市场策略将随之改变。此外,合并后还会面临因市场集中度提高而带来的国际市场运作法律风险,面临国际组织的反垄断调查。
虽然业内人士认为整合难度大,但是资本市场却比较看好,合并消息发布后,中粮“三剑客”中粮地产(000031,股吧)、中粮生化(000930,股吧)、中粮屯河(600737,股吧)均出现了大幅上涨,7月18日这三家公司分别上涨6.4%、9.97%和6.83%,报收于10.8元每股、13.13元每股和12.98元每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