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热门关键字: 创新 国有企业 企联 企联活动 企业 四川省
四川企联网新闻中心 > 各地新闻 > 国内新闻 > >> 重构科学的中国城市新体系

重构科学的中国城市新体系

编辑:企联编辑来源:中国经济时报评论数:0发布时间:2016-05-31 10:15:40
   《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4次报告》——重构科学的中国城市新体系

  本报北京5月30日讯(记者徐蔚冰)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今天联合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4次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应以多中心群网化城市体系,驱动中国新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这将深刻改变中国的城市体系,蕴藏着驱动中国新发展的巨大潜能。但由于受到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和制度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大城市内部的多中心结构普遍缺失,城市病愈演愈烈;在城市联系上,尽管顶级城市间功能分工和网络化已经浮现,但低级别城市间的等级化联系特征明显,城市网络化联系远未形成。

  根据《报告》,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城镇化迈入加快推进的关键期,国家经济空间和城市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临保持中高速增长、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重大迫切性历史任务,亟待统筹释放新潜力、应对新挑战、破解新问题。

  《报告》认为,我国正面临诸如经济下行压力大,发展需要新动能;城市病愈演愈烈,破解需要新路径;部分地区现衰退,重振需要新支撑;城市“限大扩小”难落实等问题与挑战。《报告》指出,有鉴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历史性任务迫切,大国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体系发生深刻变化过程中城市间在组织、规模、结构及联系等方面不断优化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释放潜能、化解矛盾、顺应规律需要重构形成科学合理的中国城市新体系。

  《报告》认为,应结合大国特征,立足基本国情,按照发展规律,未来中国将形成集群化的城市组织体系、哑铃型的城市规模体系、多中心的城市结构体系和网络化的城市联系体系。中国作为巨型国家将出现一个组织上集群化、规模上哑铃型、结构上多中心、联系上网络化的城市体系。

  为了更好地释放潜能、化解矛盾、顺应规律,规划构建中国的城市体系应确立“经济竞争力强、社会凝聚力强、环境永续力强”三个目标价值,形成“集群化、哑铃型、多中心、网络化”四项目标任务,采取重点发展城市群体系、放开对大城市的限制、差别化发展小城镇、发展多尺度的多中心、促进城市空间和功能体系的网络化等五大战略路径,推动建立一个经济竞争力、社会凝聚力和环境永续力强的多中心群网络化城市体系。《报告》称,未来中国城市体系应是:一网五带三十群城市群体系,三十百千万城镇体系,国家、区域、城市区和大城市等四尺度多中心体系,综合、金融、科技、文化、制造等多功能城市网络体系。具体而言,一是要实施重点发展城市群体系化发展战略,形成城市群分工合作和专业化联系,以创造新红利。二是要实施大城市放开发展战略,以多中心布局,创造、释放和共享规模经济红利。三是要实施小城镇差别化发展战略,让小城镇依托大城市共享外部经济,降低规模不经济。四是要实施多尺度的多中心城市发展战略,释放、共享正外部性,克服负外部性。五是要实施空间与功能的网络化发展战略。

相关热词搜索: 中国体系科学
活动预告更多>>
省企联动态更多>>
高层参考更多>>
财经观察更多>>
聚焦企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