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三依靠”,就是要通过制度改革,激发劳动者的创造热情和活力,推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更好地与生产结合,让人的因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杨成长
当前人们最关心的是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触底,是否存在滑出底线的可能?既然经济增长率的回落是经济转型导致的,那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判断经济转型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完成了什么任务,还有多长的路要走。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都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型,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转型要求,政府也始终把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作为工作重点,但是这一次经济转型与过往历史上的完全不同,是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是一次长周期的重大发展阶段的调整。根据发展经济学原理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经验,欠发达国家在利用后发优势加速发展、走过赶超阶段,特别是人均GDP达到或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之后,随着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绝对成本比较优势的逐渐丧失,经济增长动力会发生重大变化,经济结构将跟随进行重大调整。在这个调整阶段,传统经济增长动力会急剧下降,经济增长会失速;经济结构会剧烈调整,金融市场也会出现动荡,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矛盾和风险会加速积聚和释放。德、日、韩等国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阵痛,并且经过较长的调整,才逐步步入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发展阶段。当然,也有一大批欠发达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后,经济增长失去了动力,经济结构难以优化,失去了增长的持久性,跨不过“中等收入陷阱”。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正面临欠发达国家走过赶超阶段后出现的共性问题,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这次我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主动适应经济增长动力变化,全面优化经济结构,尽量减轻转型期的阵痛,让经济尽快步入下一发展阶段。我国具有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内外部条件,有能力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和应对策略,主动适应国内外市场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加速改革和创新,尽快迈入未来三十年的次高增长阶段。
从2011年开始我国经济正式步入转型调整期,一直到2015年,各项宏观经济指标都出现下滑,这五年构成了我国经济转型的前半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已经经历了十年高速增长阶段和五年转型调整阶段,平均经济增长率从10%以上回落到7%左右,目前经济转型在进行中。
五年的经济转型实践,让我们对我国经济转型的特点、路径和方式有了一些认识,具备条件去总结一些规律,并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经济转型从内容上来说,包括增长动力的改变、增长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三个方面,三个方面是互相关联的。从转型的历程来说,大约需要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来完成,单从经济增长率的表现来说,将经历持续回落、相持和缓慢复苏三个阶段。从发展阶段来说,2016年已经大致步入相持阶段,经济增长率趋于稳定,各种矛盾和风险加速积聚并逐步释放。经济转型步入相持阶段也是最困难时期。